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高校为抢生源陷入恶性竞争 用各种手段互相倾轧
2011-07-28    工人日报

字体大小:

  进入7月底,高考第一批次的录取进入尾声,围绕高考的种种喧哗与骚动也逐渐平息。可就在这时,一场“鸽子门”事件又“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近几年高考结束后,高校之间总要展开生源争夺战。不过,今年的高校招生大战格外精彩,有暗战、有明斗、有策反、有辟谣,末了还有高校上演一出背信弃义的戏码。为了争夺优质生源,众多高校陷入了恶性竞争,不惜用各种手段互相倾轧。

  预录 “ 落空 ” , 向谁讨个说法 ?

  近日,7名和南京大学签下预录取协议的安徽高分考生,因分数没达到投档线,无法投档而与南大失之交臂。安徽省教育厅对此事回应道:“从教育政策上预录取协议是不被认可的,但是考生可以以个人和南京大学签订的录取协议作为一种契约,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权益。” 

  尽管当地教育部门出面谴责,校方也表示歉意,不过这7名考生与南大无缘却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这起风波被网友称为南大“鸽子门”,它让“预录取协议”这一高招过程中知名高校的通行做法浮出水面。

  所谓“预录取协议”,是考生在正式填报志愿之前,与高校签订的一份承诺书。在协议中,考生答应第一志愿填报该高校,而高校则会相应许下录取承诺。

  在高校自主招生尚未健全制度的情况下,高校之间用预录取圈抢生源并不奇怪,特别是在日益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中,规则不足就意味着对恶性争夺行为的默许。

  推荐阅读名校招生暗战:宁考生负高校,高校不负考生
  推荐阅读高校生源争夺战不能殃及考生权益
  推荐阅读高校招生岂能如此“放鸽子” 
  推荐阅读好苗子抢来之后怎么办?人才培养要有延续性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推荐阅读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由于考生和家长与高校之间处于录取信息、政策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和家长往往处于焦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高校招生老师,就会被视为权威的信息来源。他们容易相信高校招生人员所说的话和所做的“承诺”。尽管高校都声称预录取是以学校信誉为担保的“单向承诺”,宁肯考生负学校,学校不可负考生。不过,“鸽子门”事件暴露出这种承诺并不是十分靠得住。

  从法律上看,预录取协议并非真正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它也不被招生程序和政策所承认,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鸽子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在微博中如此质疑安徽省教育厅:2004年教育部就要求不对外提供考生信息,今年3月24日教育部要求“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或篡改高考考生信息”,预录取未被叫停,泄露考生信息显然违规。谁更应对“鸽子门”负责?

  预录取存在多年,教育部门却一直没有公开表明态度,这让考生和家长轻易相信高校许下承诺的美好,高校用这种方式抢生源更加无所顾忌。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学生认为,尽管南大招到了更高分考生,看似得了实惠,却伤到了学校的信誉度。而教育部门即使不便或无法禁止预录取行为,也该由教育主管部门针对预录取出台规范,尽可能保障考生权益。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名校招生暗战:宁考生负高校,高校不负考生
· 评论:“重视生源”并不意味着要用“抢”
· 好苗子抢来之后怎么办?人才培养要有延续性
· 武汉:期待走出高中抢生源怪圈
· 安徽高中生源大战惨烈 中考分数“被保密”
· 高校招生暗战:生源争夺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 夏令营成高校生源争夺"前哨战"导师零距离考查
· 河南鄢陵县为“保卫生源”保密考生成绩遭质疑
· 武汉高中抢生源怪招迭出 阻挠跨校、跨区报考
· 82.5%的人认为争抢高分考生凸显大学教育悖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