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钱老一样选择自己的道路
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学生李慧玲看完电影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爱国是一个常说的话题,当今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摆脱了钱学森回国初期一穷二白的局面,各种辉煌的成就提醒着我们,我们正豪迈地向社会主义前进。然而,也正是这个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不断与国际接轨,崇尚个人主义的思想大举盛行,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也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如何在这个时期选择自己的道路,钱学森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推荐内容>>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各校组织观看电影《钱学森》
相关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观看电影《钱学森》的通知
电影《钱学森》带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教师蔺娜最大的感触是“正气凛然在胸”。“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深深的自豪与骄傲。电影中钱学森老先生这样说过,‘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祖国需要,我可以去种苹果。’这是怎样的爱国情怀。我相信,这对青年学生人生抉择将十分有感召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学生李泽华把自己的观影感受总结为“志向、进取、钻研、拼搏、奉献”,“新中国建国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后,依然随时面临被外国侵略的危险。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防力量,为了争气,钱学森出国的志向是:把最先进的外国技术学会,然后带入中国,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这种高尚的情怀,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学习的榜样。”李泽华最后说。(本报记者 姚晓丹)
相关内容>>钱学森诞辰百年之际追思科学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相关内容>>刘延东:继承发扬钱学森崇高精神 推进科技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相关内容>>钱学森思维科学对教改有重要启示 呈现六个思路
相关内容>>探索“钱学森之问” 开拓“创新教育”
推荐专栏>>教育评论:教育观察 教育时评 教育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推荐专栏>>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高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相关专栏>>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