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源不能只惠及少数学生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谈大运会与阳光体育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日前在天津闭幕。本届大运会吸引了孙杨、王镇、陈定、唐奕等一大批奥运会参赛选手,共有44名运动员66次打破大运会纪录。但在大运会捷报频传的同时,却难掩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尴尬现实。
近日有报道称,不少学校在新学期开学集会时,学生晕倒一大片;新生军训期间,晕倒和看病者不计其数,体质状况堪忧。那么,举办大运会意义何在?怎样将大运会和大学生平时锻炼结合好?将采取什么措施增强学生体质?对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在王登峰看来,举办大运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精神。他说,大运会秉承的理念是吸引每位大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为其全面成长成才服务。
“尽管体育竞赛一定有输赢,但大运会主要培养的是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王登峰认为,现在的体育比赛只看赢家,在理念上背离了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他指出,其实大运会也好,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全运会也好,其目的是培养永争第一、尊重对手以及平和看待输赢的精神。过分追求金牌或者唯金牌论,有悖体育道德风尚,决不是大运会的宗旨。因此,高校需要在体育的体制和机制改革上下功夫,确立育人导向,把好资格审查、赛风赛纪关。
大运会期间,记者随机采访了许多学生,一些大学生表示,大运会有专业队员乃至国家队选手参与,对普通的大学生公平竞争不利。对此,王登峰认为,把几名专业运动员圈在一起竞赛,不是大运会的目标,也有悖体育应有的逻辑。大运会应该是大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应将大运会与学校体育结合起来,鼓励开展面向每个学生的体育活动,而不是培养几个运动员、抓抓高水平运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