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高校体能测试催生代跑行业 缺诚信或影响毕业
2014-05-08    新华网

字体大小:

  新华网海口5月7日电(记者 李金红 郑玮娜)  “寻求代跑,酬金面议”“求代跑若干名,50元一次”“1000米测试保证4分钟以内”………眼下正是很多高校进行学生体能测试时节,一些学生因担心不能达标,网上四处发帖寻求“代跑”,一些学生瞅准“商机”,四处发帖“揽客”,高校体能测试催生了代跑职业。专家表示,“代跑”凸显诚信缺失,属于违规行为,记入档案将影响学生正常毕业。

  高校刮起“代跑”风

  近期,正值高校学生体能测试时节,女子800米和男子1000米长跑难倒了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困难户”。然而,这一现象却成了少数人的商机,在贴吧、论坛、微博,各式各样的“代跑”广告铺天盖地。

  记者在海南大学贴吧里发现,有的“代跑”服务明码标价,“50-100元不等”。记者在三亚学院贴吧里搜索相关信息,其中有一条写明:“1000米测试保证4分钟以内,想要高分就加money,你懂的哈,优惠啦。”

  也有一些学生主动发帖寻找“代跑”服务,供需市场初步形成。在三亚学院贴吧里,网名为“密室龙椅”发帖称:“本周末需要女生代跑,包接包送包饭,价格面议。”该学生随后还留下联系方式。

  按照电话,记者随后联系上“密室龙椅”,他称自己是一名大四在校学生,因为女朋友体质较差,担心她在800米测试中不能及格,听同班同学说可以寻找代跑服务,省事省力,于是在网上发帖。“只要公布测试的日期,对‘代跑者’的成绩要求以及支付的报酬,留下手机号码和QQ号等联系方式就可以了,目前,我女朋友已经顺利通过测试。”

  学生缘何念“歪经”?

  “代跑”缘何成风?

  海南大学体育部副主任洪家云教授介绍,教育部(微博)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高校学生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为必测项目。“因为这些硬性指标,一些不能达标的学生便念起了‘歪经’。”

  洪家云表示,长期以来,体育教育的位置相对尬尴,一些学生认为考高分远比好身体重要,一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较少,不少人甚至丢掉了锻炼身体的习惯。“近些年来,感觉学生身体素质一届不如一届。”

  海南大学文学院大二学生吴蕊说:“其实大家知道,体测是为了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大多数人害怕测试也是事实。每次测试结束后,有的学生瘫坐在地上半天缓不过劲儿,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很难通过测试。”

  另一方面,目前有些高校将奖学金、评优等和体测挂钩,体测背负过多内容而畸形。中国传媒大学(微博 招生办)教授张春河认为,高校评优项目和体测挂钩,功利心趋势下,致使一些学生想出“歪招”。

  此外,一些同学表示,一些学校体测流于形式,为“代跑”提供了土壤。吴蕊表示,体测人数众多,监考老师也不会全都认得,不一定会被发现。一些同学抱着“即使被查出,也只是重考,并没有处罚措施”的侥幸心理。

  “代跑”凸显诚信缺失 影响毕业

  “代跑现象背后透露出的,远远不只是大学生体质的下滑。”有教育专家称,“花钱雇人代跑,如同在考试中找人代考一样,都是作弊行为,是诚信品质缺失的表现。”

  张春河说,“说到底,代跑是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现象,而且无论是供需两方,都是作弊行为,与诚信做人的原则相违背。”

  “代跑也有一定风险,按照达标要求,倘若学生一天内多次代跑,有可能出现昏厥等不适症状。”洪家云表示,体测初衷是为了强化学生强身健体的意识,他建议高校在进行体测时,实行多次考试,避免“一锤子买卖”。

  海南中邦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晓辉表示,如果是在其他科目上作弊,学生可能面临着被开除的风险,代跑作为作弊行为,同样也面临着被开除的风险,建议学校加大查处力度,实名进行体测,扼杀高校“代跑风”。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