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悉尼”还有多远
——《悉尼协议》对中国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的影响辨析(下)
焦海洋 绘
访谈嘉宾:
夏建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
李 辉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从人才分类的角度看,我国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对工程型人才的认证可由《华盛顿协议》来承担。技术型人才对于我国产业发展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于此类人才的国际认证协议——《悉尼协议》,我们依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近些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发展很快,但在质量上尚未充分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职业人才的需求,这也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任重而道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悉尼协议》具有极强的参考意义。
《悉尼协议》带来了什么?
记者:《悉尼协议》对我国工程技术教育乃至整个高职教育的国际化会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夏建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政府的重要政策。在我国,作为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高职教育,走国际化道路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首先,从目的功能来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重大历史使命。对接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快速适应并满足行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成为高职院校必然的战略选择。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实力的明显增强,区域尤其是沿海区域的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越来越多,相应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高职教育作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更有责任和义务满足企业对国际化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
其次,从选择手段来看,在全球化浪潮中把握国际化的发展机遇,通过国际化战略整合院校资源,提升办学实力,正是在实践中阐释了国际化作为“过程说”和“途径论”的理论内涵。而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正是高职院校寻求特色发展的有效路径。
最后,从国家政策来看,其明确的导向性和鼓励性已做了最肯定的回答。在已推出的面向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这不仅是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明确教育国际化发展是我国教育今后的发展目标,更对我国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入《悉尼协议》对我国工程技术教育的国际化大有裨益,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工程技术教育的国际声誉。加入《悉尼协议》,意味着我国工程技术教育质量得到国际权威标准的认可与肯定,可以进一步明确我国工程技术教育专业质量的国际化标准和基本要求,促进工程技术教育高职院校办出自身特色并发挥优势,进而在办学条件、教学经费、师资队伍和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向国际化标准靠拢,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技术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可提高我国工程技术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悉尼协议》的缔约国成员大多是具有综合性质的认证机构,既负责工程技术教育学位(学历)认证,也负责工程技术师职业资格认证,从而构成一个完善的工程技术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加入《悉尼协议》既能够促进我国工程技术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也能够促进获得学历和资格证书的高职毕业生的国际流动,为国际认可的工程技术师执业资格认证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为我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平等交流、加入其他国际性互认协议提供平台,提升我国工程技术教育乃至整个高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加入《悉尼协议》,意味着通过我国工程技术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可以在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职业工程技术师的要求,取得工程技术师执业资格,将为工程技术类学生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加入该协议,将促进我国工程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悉尼协议》的标准实质等效,推动教育界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对尽快提升我国高职教育水平和职业工程技术师能力水平,实现国家新型工业化的战略目标,提升我国工程技术制造业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对比《悉尼协议》,我们的工程技术教育还存在哪些短板?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补课”?
李辉:面对《悉尼协议》对我国工程技术教育的冲击,我们不能坐等条件的成熟,而是要主动出击,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补课”。
第一,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能力亟待提高。我们应适时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与《悉尼协定》标准和要求相融的、具有实质等效性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意识。首先应认识与理解国际工程技术教育标准,找出目前所从事专业与国际化标准存在的差距,并结合学校与专业发展实际,转变以往的技术教育观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与技术能力的国际等效性。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促进教师技术教学能力的提高。技术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教师应在掌握与精通本专业领域理论基础知识、最新科学成就与科学发展前沿的基础上,了解国际工程技术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国际工程技术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与本专业教学标准相结合,融入技术教学过程之中,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
第二,学生技术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应以研究小组、课题研究、学科竞赛、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与国际认证标准接轨,使其在国际工程技术教育专业互认中占据优势地位。
第三,国际化能力亟需加强。目前,很多工程技术教育高职院校的国际化程度,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与《悉尼协议》所要求的各项国际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在科技英语与专业英语等方面加强训练。同时,急需加强与国外等先进职业院校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