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在该校邱季端体育馆举行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今年该校共有2438名本科生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典礼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寄语毕业生要“扎根祖国,服务社会”。他说,这既需要毕业生们有深厚的情怀,也需要他们深深扎根在祖国的土壤里,默默耕耘,辛苦劳作。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祝贺毕业生们圆满完成学业,并以自身经验告诫2017届毕业生:这个时代千变万化,但不应该变的是爱国之心、敬业之心、友善之心,他希望毕业生们能够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始终心怀国家,拥有社会责任意识。
“我来感受一下青春的气息,分享一下他们的光荣与喜悦。”莫言在毕业典礼后对澎湃新闻说,这是他来参加北师大毕业典礼的原因。
莫言在北师大毕业典礼上发言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彤 图
莫言:将心比心是最朴素的辩证关系
莫言是北师大毕业生的学长和老师。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的他,1988年秋参加了中国作协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办的研究生班。1991年,莫言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2013年5月13日,他正式就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
毕业典礼上,莫言劝告毕业生,相对而言大学里的生活比较简单,进入社会后要尽快调整心态适应这个社会。“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比较单调的,但是我们进入社会之后,面对的我们的生活可能会非常复杂、非常多样。我们每天接触的人,也会和在校园里的人大不一样。我们在学校里面接触的基本上是有学问的人,老师有学问,同学有学问,食堂的炊事员可能都懂好几门外语。但是一旦进入社会以后,各种各样的人都会和我们打交道。这里面肯定有很多好人,大部分都是好人,但是我们可能还会遇到很多令我们不愉快的人,我们还会遇到由让人不愉快的人带给我们的不愉快的事。所以我们要调整心态,尽快地适应这个社会。”
莫言说,社会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东西是不应该变的,首先是爱国之心。他说:“我这26年来所谓的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有一个是不变的,第一个就是爱国之心是永远不能变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地方,我们成长在这个地方,我们进步在这个地方,我们跟祖国、跟这片土地的联系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基因里面就有中华文明深刻的影响,我们的血脉里面也是炎黄子孙的血脉。”
其次,敬业之心不能变。莫言表示,敬业之心里也应当包含创新。“怎么在普通的岗位里面做出第一流、最杰出成绩来,必定有创新在起作用。”他说,也许同学们毕业后会去一个普通的岗位,但是即使在循规蹈矩的工作中,也希望毕业生们依然不能忘记母校给他们的创造力。
最后,莫言谈到诚信之本不能变,与人友善也不能变。“做人如果不诚信是不能够长久的,别说是做大事,做小事也很难做好,将心比心是一个最朴素的辩证关系。”
莫言发言后,在体育场外,有几名北师大的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毕业生要求和他合影,莫言来者不拒,在雨中撑着伞和他们合影。
莫言在雨中和一名北师大电影学专业的毕业生合影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彤 图
辅导员: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毕业是另一场开始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一名辅导员对澎湃新闻说,送走毕业生,她的心情非常复杂,首先是高兴,“学生们能毕业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北师大任何一个学科毕业都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没有四年苦读是读不来的。”
她说,每一年的毕业典礼她都很激动,和学生一样的激动,尤其今年送走的学生是她带了四年的学生,“要知道‘毕业快乐’‘恭喜你毕业’不是一句空话,真的是这么多年的辛苦实验、刻苦研读才能毕业,每一年都有毕不了业的学生。”
她感受到这四年学生们的变化非常大,很多学生都对自己有比较高的要求,“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毕业是另一场开始,希望他们能在人生路上越走越好,活出另一种天地。”
“因为我还要留校读研,所以可能对于毕业的感觉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深厚,不过,还是比较舍不得即将离开的同学们。”一名法学院的女生对澎湃新闻说。在她旁边毕业后马上要工作的女生则表示,自己对毕业感觉特别兴奋,“将来有机会会常回家看看。”
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为送别2017届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还开展了以“毕业花”、彩绘井盖、毕业水饺为主题的毕业季特色活动。“毕业花”指学校自主培育的一万五千株向日葵,寓意着对毕业生“抬头跟党走,埋头踏实干”的祝愿。彩绘井盖由283名毕业生完成,很多北师大毕业生表示希望能盖下属于自己的毕业“印章”。此外,北师大食堂师傅为7000多名毕业生赶制20万只水饺,每位毕业生可凭学校发放的礼券领取水饺25-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