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的几大转变
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的发展变化,涵盖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方方面面,而影响最为深刻的,是高等教育价值观、高等教育发展观和高等教育质量观等方面的变化。
一、高等教育价值观:从社会本位向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统一转变
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地转变,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而最主要的是经历了从社会本位向兼顾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统一的转变。
(一)随着对高等教育功能认识的深化,高等教育价值观从片面走向全面
所谓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与人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并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确定的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它反映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教育与人、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由于认识不同,价值判断不同,教育价值取向各不相同。教育价值观与教育功能观密切关联,后者往往受前者所制约。就客观而言,教育具有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两方面。就高等教育功能来说,它社会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等;个体功能包括:升迁功能,职业功能,成长功能等等。完整的高等教育,应体现完整的高等教育功能,如果只强调某种功能,忽视甚至贬抑其它功能,就会出现偏差。
(二)兼顾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为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高等教育应该努力解决高等教育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对于功能的价值判断,应当是把片面的唯社会价值观或片面的唯个体价值观转变为: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的发展。也就是说,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之间应该不断走向协调统一,高等教育应该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统
一,兼顾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功能相统一。
二、高等教育发展观:从急功近利向追求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
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经历了深刻的转变——从单纯强调数量、急功近利转变为追求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着中国高等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相互协调发展。
(一)高等教育发展观与时俱进,从急功近利到可持续发展
(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观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2.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
3.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