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高校争抢优质生源大战迅速打响。多所内地和香港地区名校的招生老师广撒网、“打爆”高分考生手机。对此,有专家称,高校“抢优质生源”应该比拼教学质量和教育服务,应摒除“重招生、轻培养”。
“掐尖大战”愈演愈烈
6月25日下午两点是湖南高考分数放榜的时间。长沙市某中学的刘同学刚查到分数,就接到了来自北京大学[微博]招生组的电话:“你考的分数报考北大很有希望,一定要报哦。”刘同学介绍,“班上的高分同学基本上都收到了电话。”
据媒体报道,今年首次在江苏招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出动了副校长、院士的豪华招生团队,在江苏省多市率先将20多名有望就读清华[微博]北大的高分考生收归麾下。
为了吸引高分学子报考,不少高校设置了入学奖学金。记者了解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省排名前200名的学生,如果报考该校的吴大观班,入学即一次性奖励12.5万元。
北京某“985”大学还推出了“志愿摸底”服务大打“人情牌”。“可调剂专业”政策也是很多高校吸引考生的好办法。“如果没录取到满意的专业,入校一年后成绩排名在前10%,可以换专业。”有业内人士透露。
“掐尖”范围前移至高二
实际上,在高考前的自主招生阶段,高校对优质生源的争抢就已经“白热化”。
记者在湖南一所省重点中学了解到,“比如,北大、清华这两所学校的自主招生是两个互不干涉的系统,学生只能从中选一,因此他们都希望学校将最优秀的学生给推荐过去。”有老师透露。
“虽然自主招生名额有限,但对象范围基本都是学校的尖子生。因此在报名层面上,对考生就已有了‘前期’影响。”这位中学老师称。
正因如此,竞争关系明显的清华、北大还将与优质学生对接的“触角”前移至高二。在湖南某重点中学,每年高二暑假,学校就会推荐考试排名靠前的学生参加暑期夏令营,参加后可以零门槛参加该校的自主招生。“清华、北大都有自己的夏令营,安排学术讲座、科学活动等。”一位学生称,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夏令营实际上就是对优质生源的“软广告”。
对此,不少专家认为,一些高校费尽心思将优质生源吸引入校,在培养环节却严重滞后。他们建议“抢优质生源”应该比拼教学质量和教育服务,应摒除“重招生、轻培养”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