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关于我校综合改革方案有关事项的说明
(一)我校综合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转型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教育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也作出了全面部署。
综合改革箭在弦上。对我校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形势十分严峻。首先,国家先后提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和“高等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行动计划”。“两个计划”是推动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创建世界一流水平的行动方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随着计划的实施将会发生重大变革。如何适应变化,抓住战略机遇,迎难而上,对我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次,全国高考制度改革已经拉开大幕,实施打破身份壁垒的招生录取制度,对地域特别、行业特殊的我校来说,生源质量压力将与日俱增。第三,我国能源行业也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讲话,有力地加快了我国能源在消费、供给、技术、体制等领域的变革步伐,对我校及长期依托的煤炭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正在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综合改革是当代矿大人必须承担的重大任务。作为一所曾经创造辉煌、不断追求卓越的百年高校,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常态、能源革命的新常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很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也就难于跻身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因此,我校处在一个历史关口,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没有出路。只有深化综合改革,主动适应形势要求,进一步明确学校的战略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激发新的发展动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才能实现学校发展与国家、行业战略需求的同频共振,加快创建国际一流大学的步伐。
(二)学校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次综合改革,是在学校长期发展成果和多年来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既要坚持目标引领,也要坚持问题导向。近年来,学校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甚至有拉大的趋势。
创建国际一流学科任重道远。一是我校现有学科在国际化评价体系中还比较弱势;二是传统学科不能很好地带动新兴学科的生长。以最通用的ESI排名为例,国内共有139个高校、5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我校排名位列全球1181位、全国89位、江苏第17位,差距十分明显。
高端师资瓶颈仍未突破。虽然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高端人才数量不足,教师国际化程度不足,教师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成果偏少,青年教师进校后的学术能力发展势头不强,人力资源的创新活力不足,岗位设置、分类管理、考核评价、薪酬分配、合理流动等方面,仍存在绩效导向不足的问题。
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主要表现为生源质量不高,生师比仍较高;本科生基础课成绩不佳、毕业生出国升学率偏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课程设置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领不够,学生综合能力亟待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力明显落后于国内先进高校;国际化办学程度不足,留学生比例很低等。如我校本科生出国升学率指标,位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后列;在校博士的一流学术成果贡献力与同类院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14年我校博士毕业生发表SCI论文人均仅0.66篇。
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科技创新质量有待提高,基础研究仍然相当薄弱,研究成果显示度低,具体表现为SCI收录论文数量偏少,篇均影响力较低;发明专利授权量偏少,国际发明专利授权量更少;科技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长江、杰青、优青等)匮乏;省部级平台和校内科研机构对科技工作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科研评价制度不够科学,科研人员进行基础研究的积极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