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专题 > 学生踩踏事故
中教评论:校园安全需要“内外兼修”的防护体系
2014-09-30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因为缺乏系统的管理措施,校园安全事故很难从根本上缓解。因此,校园安全宜“内外兼修,重在平时”。

  9月26日中午,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学生6人死亡、26人受伤。7名官员被免职或停职,其中校长等3人被刑事拘留。

  近年来,校园踩踏事故发生了多起,看似偶然的背后,有着很多潜在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在某一瞬间演变成大事故。就明通小学的事故而言,学生走出午休楼时,被一个棉花垫吸引,击打棉花垫,棉花垫倒下,导致学生挤压、踩踏。这些细节向我们揭示了学校管理的粗疏。比如,狭窄楼道的上下秩序问题、对低年级学生上下楼梯安全教育问题、走道是否可以放置其他物品的问题,等等,细节之中有危险因子,校园安全关键要做细,要落实到位。

  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还应在悲伤之后寻找更长效的补救措施。如何为校园安全搭建一个系统化、立体化的防护体系势在必行。这个防护体系要有前瞻性,提前看到危险所在。而目前的现实是,大多数为亡羊补牢式的加强防备。校车出事了,我们就加强校车管理;发生踩踏了,就想着去扩宽楼道;歹徒行凶了,我们就派出武警站岗;宿舍失火了,就发放防火手册。诸如此类,层出不穷。然而,因为缺乏系统的管理措施,校园安全事故很难从根本上缓解。因此我认为,校园安全宜“内外兼修,重在平时”。

  “内修”,是指学校自身应加强管理。“打铁还需自身硬”,校园安全也是如此。比如,校园楼道的设计是否考虑到学校的特殊性,楼道的宽度是否与密集的学生人群相适应。此外,这里的“自身硬”,既要有“硬身体”,更要有“硬家伙”。然而,事实上,许多学校可能连“硬身体”都难以拥有。比如,许多学校的保安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与其说他们是保安,不如说是开门、关门的员工。

  学校在强化自身的“硬素质”时,社会也应该为学校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可以称作“外修”,从外部环境、观念等诸多方面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另一个层面恰恰反映出当前学生的自护意识与自救能力低弱,而这其实也是我们片面强调安全所造成的。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却是事实。因为我们不想让孩子受到一点点伤害,哪怕是小小的磕磕碰碰也不允许,学校为求得自身安宁必然因噎废食,很少组织体育活动,甚至一些学校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奔跑。

  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一旦面临突发事件,必然是一点反应也没有,即便有所反应,也缺乏足够的身体素质。在这方面,上海等地的做法值得借鉴。“义务教育的确应该增加安全教育的内容,但光上课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动手性的训练”。为此,上海建立了先进的学生安全演练实训基地,模拟地震、火灾、洪水等灾情,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重视校园安全的内修与外修,其实是相辅相成、合二为一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政协委员呼吁:为校园安全构建立体防护网
· 华南理工推出校内深夜护送女职工服务,今后将扩展到全体女生
· 特朗普推校园安全计划 将助各州培训教师携枪
·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如何为学校“松绑”?
· 调查:校园氛围融洽 霸凌不常见
· 人民日报:校园安全 要加压也要松绑
· 四川创新校园安全治理机制 编织“大网”为学生“护航”
· 多方协同完善机制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 校园安全将实施专项督导
· 校园安全发展报告发布 应急教育制度化需提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