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大学生个人权益难保障 三思日增“弃档”现象
2008-04-02    卫韦华;叶健

字体大小:

  利益可能受损 “弃档族”须三思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才流动的加速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记录个人资料的人事档案不再需要和人们“如影随形”了。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由于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对自己的档案不管不问的“弃档族”日渐增多,而这其中,大学毕业生又是“弃档”的“主力”。

  对此专家指出,尽管档案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人才有控制作用了,但档案的性质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了,并不意味着档案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时值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专家提醒,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到企业就业,或是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都应该重视并妥善安置自己的档案,否则,将来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弃档族”日增大学生成“主力”

  记者日前在甘肃人才市场遇见了自称为“弃档族”的黄剑雯。4年前毕业于兰州商学院的黄剑雯不久前跳槽去了南宁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然而,让她郁闷的是,到南宁上班,没想到才过了几天她就不得不飞回兰州来调档案。原因是公司要帮她落户口,而她一直不知道没有档案就落不了户口这个道理。

  黄剑雯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弃档”经历:“大学毕业后,我把档案放到人才市场,第一年交了几百元的档案管理费,后来逐渐觉得档案对自己没什么用,就再也没有理会过,再到后来根本就忘了有档案这么一回事,直到去南宁工作后迁移户口要用到档案,才知道它的重要。”

  记者了解到,像黄剑雯一样,对自己的档案长期弃之不问的人,已不是个别现象,在他们的眼里,档案已经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山西人才市场档案室主任冯荣分析说,目前的“弃档族”主要由三部分人构成,一是下海经商者,从单位调出档案后就再也不管了;二是在私营企业打工人员,由于单位不接收档案,而自己一时也用不着,于是放弃档案;三是由于没有找到工作或选择到非户口所在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往往不到有关部门办理档案移交手续。“这其中,第三类人群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大,是‘弃档族’的‘主力军’。”

  只要用人单位不要 档案就是没用的?

  记者在兰州、太原的部分高校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对档案的作用不甚清楚,且对自己的档案也不“感冒”。有些学生认为只要用人单位不要档案,那么档案就是没用的。

  西北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吴佳如就说:“现在的档案有什么用啊,起码对找工作是没用的,现在都是聘用制了,用人单位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你的档案。”太原理工学院学生王亮也同意这个观点:“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户口都不太重要了,更何况是档案?”

  冯荣认为,过去档案是组织部门考察了解干部的基本工具,但如今档案的内容已不足以成为用人单位选择和任用人才的依据。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随着人才流动越发自由和用人机制的越发灵活,档案的影响力下降,因此常被人们忽略。

  “凭能力吃饭,档案里记录的都是历史成绩,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就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了。”采访中,许多人对记者说。这些人认为,在以前人员自由流动还受到很多约束的时代,档案是用人单位进行个人考察很重要的凭据,所以非常重要。但现在是市场经济,用人单位只看你能为它们带来多少利润,以前干过些什么都不再重要,档案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地人才交流中心“档案沉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部分大学生认为重视“成分”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档案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因此根本没把档案当回事外,有的是由于出国留学与档案失去了联系;有的是不愿意缴纳每年几百元的保管费,于是弃档案于不顾;还有的是企业改制、用人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失业、待业、跳槽等情况增多,导致大批档案“沉睡”。

  盲目抛弃不可取 个人权益难保障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用人机制使工作岗位与人事档案之间的关系密切度削弱,加之转档手续繁琐,导致很多人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档案。而等到哪一天忽然要用到档案时,却发现找不到了。因不在乎档案而吃亏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因为档案不在,手续不全,耽误评职称的人就比比皆是。

  “尽管档案的功能较之以往有所弱化,但是在有些领域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肃省高新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介绍说,在我国目前的人事制度下,很多手续还是绕不开档案这一关的。如职称评定、婚育证明、转正定级、各种政审、干部任免、办理养老等社会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有关证明等,都需要人事档案。总之,如果没有档案,个人的一些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对于部分大学毕业生认为档案对就业意义不大的观点,兰州大学学生处负责大学生就业的老师李平认为,一份翔实的人事档案更能反映个人的成长经历、个人学识和能力水平。因此,用人单位在甄选和录用毕业生时,不可能只凭一纸证书或一次面试,还需要把档案所记载的个人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掌握人才的情况。李老师提醒说,为了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毕业生一定要“善待”自己的档案。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四川:今年选调122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 2017年就业蓝皮书: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总体稳定
· 大学毕业生留京比例降至五成 下沉中西部与二线城市
· 报告指出:大学毕业生等三类人群成失业高发区
· 湖北省六千大学毕业生农村任教
· 大学毕业生青睐体制内工作:可以解决北京户口
· 2015届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3726元
· 大学毕业生失业比连续5年下降 收入增长明显
· 大学毕业生工作“试用期陷阱” 莫让“试用”变“白用”
· 李克强赠言创业大学生 赞厦大毕业生灵活就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