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专题 > 悼念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一生:从东方学到大国学的寂寞之旅
2009-07-13    凤凰网-东方早报 魏英杰

字体大小:

  相关评论:季羡林,最后一位文学大师

  7月11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以九八耄耋之年得以寿终,让人悲恸之余略为欣慰。

  但季老的离去也不是没有留下遗憾。且不说去年沸沸扬扬的藏画风波尚无下文,季老晚年仍笔耕不辍,思考不止,想必还有很多想法未能公之于世。这对中国学术界,自是一种遗憾。季先生的弟子钱文忠在其博客中写道,季老近来正在酝酿提出“大国学”概念。老人家认为,“大国学”包括全中华56个民族的文化财富,比如,特别是藏族文化、伊斯兰文化,还应包括历代中国人向世界学习的文化成果。

  联系前段时间季老提出关于振兴国学的四点意见(即外界所说“季四点”),可以想见,晚年季羡林先生十分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期望在振兴国学方面做点自己的贡献。我以为,除了季老在东方学领域的学术贡献,这一点恐怕也当视作季羡林先生的“学术遗愿”。从东方学到“大国学”,季老的学术理路十分清晰,而这似乎尚未得到外界必要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季老早年求学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学的却是偏僻冷门的印度学,研究梵文、巴利文。负笈西土,学的却是东方学,这本来就是比较罕见的事情。虽说这和季老当年受到业师陈寅恪先生的影响有关,却也为他一生寂寞的学术道路埋下了伏笔。归国之后,季羡林被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建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1949年以后,北大东语系一度红火兴旺,师生总数居全校之首。然而,这样的辉煌时光并不长久,历经“文革”劫余,季老所擅长的印度学研究和东语系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据钱文忠说:“一直到今天,季先生还是中国唯一一个可以释读吐火罗语本身的学者。”该领域学术人才凋零,由此或可见一斑。

  话说回来,这一领域本来就十分冷僻。当年季羡林先生拜在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门下,乃教授唯一的听课者。后来瓦尔德施米特应征从军,原已退休的西克教授走上讲台,教的仍然是他一个中国学生。正是通过这样的学习,季羡林先生为东方学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带来了一颗珍贵的种子。季先生在德国所学到的知识,笼统而言,其实就是以西方人文学科的理念,用于东方文化的研究。季老求学于西方,而致力于东方学,在某种意义上是要为本土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开出一条道路。这条道路虽然是孤独的,却也是辉煌的。

  以季老的学术底蕴,不仅可以在印度学及中外古代文化交流领域走得更远,而且能够在西方学术系统之外,进一步确立东方学的文化本位。不过,由于时代的原因,正如钱文忠所述:“季先生无奈地放弃了在德国已经打下极好基础、具有极高起点的本行研究,被迫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印交流史、佛教史研究以及翻译工作上。”或许因祸得福,由于季羡林先生后来专注于该领域,必然涉及中国中古历史及传统文化,本身具有一定国学基础(在今日或可称为“深厚”了)的季老,定然对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所以,行至晚年,季老把心思放在振兴国学上,并非唐突之举。这一来和季老的研究领域有关,二者恐怕也是有感于国学衰落,日薄西山。从东方学到国学,这显然是水到渠成的学术理路。何况东方学本身就包括中国的国学在内,国学属于东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时人或谓季羡林先生为“国学大师”,这虽说是误认;对季老本人而言,他的学术和思考兴趣发生这样的转移,却并不突兀。至于从国学(通常所谓国学其实指的是“汉学”)再到把藏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囊括在内的大国学,更非一时性起之举。这证明,季老临终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已臻成熟,对其一生的学术追求也有了更为深刻的洞察。遗憾的是,季老还没来得及把这一最新的理念和思考完整表述出来,就离开了人世。

  从季老一生所追求和思考的学术方向来看,他最终把眼光落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振兴上面。这或许表明,季老深深感到,在西学兴起,进而占据了主流学术话语舞台之时,如若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就此沦失,对整个世界文明而言并非福音。

  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责任感。”季先生正是用一辈子的时间,试图从西方取得“真经”,并于中西文化剧烈冲突中寂寞前行。他所告诉世人的、留给这个世界的宝贵经验,或在于此。(东方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魏英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五朝元老"季羡林:"和谐"不简单 孔子很伟大
· 季羡林:清华颂
· 季羡林: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 季羡林旧居失窃案2名疑犯被抓 被盗物品全追回
· 季羡林失窃旧居看门人及其行李不知所踪
· “被盗”季羡林藏书据称已找回 疑似熟人所为
· 北大回应:曾于6月将季羡林物品清点移交其子
· 绝学吐火罗语 谁能继大师之后?
· 季羡林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温家宝等到公墓送别
· 社会各界送别季羡林先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