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当代杰出教育家、受到中央表彰的第一个全国著名建议家也是中央表彰的唯一这类杰出人士马弘毅先生说:“进行家庭教育,如同认真兴办一项事业,要付出辛勤劳动。不付出代价(智慧、精力、时间、机会、财富),就想得到好结果,那是一点不可能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蓝’够不够格,首先最为重要了,因为她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没有像样的‘蓝’,‘青’又从何谈起并且还要盼其‘胜于蓝’呢?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困惑,居第一位的就是缺乏在位而懂教育的高层管理者,不缺官职一个比一个高,一点不懂教育的人。我们更缺具有相当人文修养的称职师资。现在到处有的是师资,其中多少师资具有与为人师表相称的足够人文修养呢?具有人文修养的该类师资不仅是学生的幸事,更是国家的福份、社会的希望。其次再看我们的广大家长,他们的现状正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调查得到的数据结论一样,各自实际掌握的家教本领,总体上有三分之二人显得极为欠缺,结果导致了占全国总人口13亿人中超过一半的孩子家庭教育,事实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上均为限制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科学进步的表层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来自体制上的制度问题。中国正待一次渐进而全面的制度创新,否则无法适应教育等各项事业、各个领域的客观发展要求。这是核心问题也是最难逾越的障碍,考验中国的是有没有足够与之相称的个人公益心、智慧和勇气,尤其重要的是他还必须有眼光、有胸怀。好家长的突出上乘品德应为无私,心地狭隘极端自私无知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家长。”
马弘毅先生——中国著名民主人士,1984年暑期获民族史学士学位大学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1980级,在此前后曾连续在军事工业的研究院所、民用工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中国大型国企、外国跨国公司、中央和地方党派机关,另近十个中央部委机关、中央国家部委机关的核心部门等方依次工作过,分别在这些单位或从事实际操作、或从事社会管理、或从事经济管理、或从事科技管理事务。他是一名处级干部,教授级高级经济师,最擅长于政策法规的全局性调研工作,著述颇丰,其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都极丰富。20世纪80年代,马弘毅先生在大学里先学了两个专业,分别是民族史学专业、经济管理学专业,后来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读研又学了经济法学专业。
马弘毅先生对工作、对事业一贯认真负责,作风踏实细致,不论份内份外,只要是于社会或公众有益的事情,他都十分关心。先生特别欣赏“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东方名言,并秉持其为自己一生座右铭。
一、马弘毅先生是位认真、负责的中国公民
常年以来,马弘毅先生始终关注着社会“热点问题”。当他发现了什么,或有了心得之后,就会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书面调研建议报告书。他的做人准则:对人对事一定要始终出于善心,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保持全都是 “建设性”的。这也许是他从来善于大胆晋言,又一向有惊而无险的原因吧。其实这是很智慧的,可谓大智大勇,热爱生活、真正成大事者才具备的一种风范。
1982年6月18日他还是一名北京的中央民族学院的大二学生,从这天算起马弘毅先生相继提出并被中央采纳实施的至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议方略就有近百项。而他的第一封治国建议万言书,竟产生于1971年9月下旬,那时的马弘毅先生还是一名16岁的弱冠少年。这位少年在当时“文革”正搞得乾坤颠倒,社会形势十分严峻的环境下,冒死呈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治国建议方略 —— 洋洋洒洒长达万言的《关于我国目前有关问题的几点看法》一文上书中指出:“我国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一是人口素质问题,一是粮食问题”。他简要引述中外史实,建议我国政府借鉴日本、朝鲜等国的成熟做法,对适龄孩子由国家财政包费“尽快在全中国施行中小学生一切开销全部免交免收的义务制教育”,与民休息,务持正业,富国强兵。1982年6月18日,他建言当日专门到中央民族学院开国际法讲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际条约法律司司长黄家华:“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居世界首位的传统大国、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在没有‘主权’的南极也有一席之位”。马弘毅先生在此第一个建议中国政府要参加二十三年前即1959年国际上早已订立的联合国《南极公约》,马上参与南极考察,在南极竖起中国国旗,建立属于中国的基地,用以造福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各项进步事业。他的这项具有远见的大胆建议,当时被黄家华司长索去马弘毅先生写的详细书面材料后两个星期,受到了我国外交部通过中央民族学院正式转达给马弘毅先生的肯定性答复。于是中国政府先后派员参加南极科考、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参加国际《南极公约》、在南极建立永久性的科学考察站,从此中国开始大步进发南极,以致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国旗在地球的最南端日益鲜艳,迎风招展,举世瞩目……马弘毅先生用一片赤子爱国之心,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实际行动,在中央民族学院创造的这段佳话,已被载入该校史册及该校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211工程”介绍材料之中。马弘毅先生也被校党委誉为该校创办以来最杰出的毕业生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