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是你讲得不好,是我们听了也没用。我们又不考高中、不上大学的,我们将来就干爸妈现在干的那一摊子事儿……”学生无意中脱口而出的话,触动了李天翼。本想教育学生好好听课,孩子却给自己敲了警钟:李天翼,你必须得留下点儿什么。
首都师范大学09级历史师范专业学生李天翼,一入校门就被师兄“指点”进了支教队伍。给华奥学校初一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也不过是刚入校门一个月的“毛孩子”。
但是没教几节课,李天翼就被这帮学生气得“吐血”——根本没人听课:说话的、传纸条的、打闹的,干什么的都有,仿佛大家就是来玩的。这让自尊心很强的李天翼受不了了。问及原因,孩子们的真心话刺痛了他。
“用三年时间吧,能影响多少是多少。”这是李天翼当时最直接的想法。他和校长沟通,校长说了三句话:一要有连贯性、持续性,二要学会控制课堂,三要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李天翼由此萌生了“支教三年,把这批孩子带到毕业”的想法。
三年,6个学期,每学期按20周计算,每周一节课,在不堵车的情况下每次的车程来回都要两个多小时。这一路,李天翼已走过了四个学期。
“其实并不是让他们一定都上大学、当大官,只是希望他们能树立一个高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李天翼的人生信条是——人,总是要有追求的。而他带学生的方法也已初见成效。
以前问学生有什么梦想,有些学生甚至会惊讶地反问什么是梦想,李天翼只得一点点去灌输“梦想”的意识,并用上课前的20分钟让大家站在讲台畅谈自己的想法。一年后,许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杨伟伟说他想考传媒大学,去当一名主持人;邓艳春以后想成为一名律师;李或想上音乐学院,以后当一个音乐家……听着这些学生的“梦想”,李天翼甭提有多开心了。
从孩子们不知梦想为何物到给梦想插上翅膀,李天翼付出了很多。
首先,课要讲得好,要生动有趣,能吸引人。李天翼在听别的老师的课时比以前认真多了,还经常看书查资料,把那些比较生疏的概念都搞明白,好在学生面前“装博识”,让学生们能打心眼儿里佩服他。李天翼的课不是单调地重复课本内容,而是以具体的人、故事为线索串联起来讲述历史,这种授课方式对学生颇有吸引力,“至少现在有一多半的学生在上课时是在听课”。
其次,在讲课的时候植入自己的理念。明知道历史老师对历史的讲述不能有自己的好恶评价,他却反其道而行——把仁义道德等融入历史的“血肉”里。他更看重学生们对历史的感觉,“这比记住这件事的性质有意义多了”。
第三,用大学生活来“诱导”学生,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李天翼的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校辩论队的辩手、入围校歌赛十强的选手、晨曦社等社团的重要负责人、足球队后卫……这些经历都成了他课堂上生动的“素材”,看到同学们“崇拜”的目光,他总会很“装”地说:“等你们上大学的时候,也会这样的。”
他给学生放《歌舞青春》,大学生活的浪漫、活力、青春与激情,是给这些给孩子的好教材——“你们上大学,也会经历这一切。只要有目标,一切就都是有可能的。”看着台下学生憧憬的眼神,李天翼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老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支教三年,李天翼从没觉得这是件什么大事,“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做到”,面对赞誉,他只是淡淡一笑。有过累、有过烦躁,但一到了讲台上,李天翼就又找到了给自己继续加油的理由。(实习生 张兰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