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李铁华:让"和文化"展开双臂拥抱美好的中国梦
2013-10-25    新华网

字体大小:

  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魏仁苗)出生于1939年的李铁华先生,是一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和剧作家。日前,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畅谈了自己研究中国古文字的一些心得,特别是以“和”字为主题词的“和文化”。

  李铁华告诉记者,在中国汉字文化中,“和”字古作“龢”,是一个形声会意字。右为声部,故龢字读若禾;左为形部,犹如人以嘴吹奏竹制的早期排箫,亦即三管“籥”的乐器。中国早在虞舜时期就已经有了籥,到了商周时期,一些重要的礼仪活动中,常用多管排箫与编钟、编磬一起来演奏雅乐,这无疑是十分惬意的和谐聚会。我们的先人就是用这种音色柔和的乐器创造了“龢”字,删繁就简后便是现行楷书“和”字。就是这个“和”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无比深厚之内涵。

  李铁华说,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和为美,把“和”作为价值观的最高准则。“和”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也是东方智慧最具标志性的理念。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百家争鸣、共存共荣的局面,因此才有了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这就是能包容一切的君子之道。因此,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李铁华在谈到自己研究“和文化”的心得时说,“和文化”辐射到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学和伦理学等许多方面,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修养和文明程度。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见《大学》)。这里,格、致、诚、正,讲的是内涵;修、齐、治、平,讲的是作用。如此八个条目,无一不涉及“和文化”。一个和字,能使人们生活得更为舒心,更为幸福,更有品位,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好,人与自然之间更加协调。

  李铁华认为,漫长而悠久的中国历史向人们诉说着这样一个事实:什么时候当政者践行“和文化”,这个时期就国运昌盛、经济发展、社会祥和、百姓安定。

  李铁华建议,学术界应组织力量,深入挖掘“和文化”这份宝贵资源,让“和文化”展开双臂去拥抱美好的中国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 从“绝学”到“显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