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前结束的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研讨会上获悉,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实施以来成效初显。
2007年年初,在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25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质量工程”建设,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据教育部相关部门介绍,“质量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一年来,扎实推进了各个项目建设:
在加强学科建设与专业结构调整方面,启动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数据库及预测机制研究;委托150个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了专业规范的制订;启动了20个专业的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试点工作;完成了420个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工作;规划完成了2500个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四年建设方案和2007年度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工作。
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完成了660门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的评审工作;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建设工作;完成了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的补充立项工作,从已出版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评选了218种精品教材;开展了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研究和管理工作;推进了“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试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及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网络教育质量监管系统建设等;开展了网络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4门课程考试系统及试题库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型题库和基于互联网的考试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方面,完成了16个类别13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审工作;完成了第一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评审工作,共批准60所高校实施这一项目,安排3000个创新性实验;确立了3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在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评选表彰了100名教学名师,建设1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00门双语课程。
在加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方面,启动了“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分类评估方案”项目研究。
在加强东西部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工作方面,组织了35所受援高校共560人次的教师和120人次的教学管理干部分别到61所支援高校进修和学习锻炼;在受援高校组织建设30个数字化教室。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质量工程”在高等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强化了教学的中心地位。轻视教学工作、弱化本科教育的倾向得到扭转,有力地引导和促使高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重视本科教育,切实把重点放在内涵建设上。
其次,明确了教学改革的重点。“质量工程”的内容体系涵盖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教师队伍以及质量监控等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诸多关键环节,较好地引导和促使高等学校特别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抓住教学工作的重点,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引导了办学定位的思考。一方面,“质量工程”促使我们对本科院校中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及教学型大学的分层分类思考。另一方面,在实施“质量工程”过程中,较好地引导和促使高校确立个性化发展目标,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目前,质量工程带动了各地的改革试点,一种包括国家、省、学校三个层面在内的三级“质量工程”体系正在逐步构建和形成。
部分省市的教育行政主管负责人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是要加大教学投入。首先是精力投入的问题。学校党政一把手、高校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要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掌握真才实学。其次是经费投入的问题。另一方面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确保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及时、足额到位;二是要深化教学改革;三是要强化教学管理。包括要建立健全包括国家、省和学校在内的三级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完善学校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和评价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