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十九大后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关注。记者梳理发现,报告关注了多个群体,传递出“汇聚众力奔小康”的决心和诚意。快看,报告@你了!
@贫困人口:今年农村减贫1000万人
过去5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报告提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并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革发展的支持。
报告提出要配套多项工作机制,如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帮扶等。
@农民工:可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我国现有农民工2.87亿,合理解决农民工进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国家稳定和扩大就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提出,扩大农民工就业,全面治理拖欠工资问题。城镇调查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今年首次把这一指标作为预期目标,以更全面反映就业状况,更好体现共享发展要求。同时,报告还提出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
@中等收入群体:合理减负
过去5年,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9000多元,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亿3千多万。报告指出,中国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日前表示,据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进行描述时,将“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列入其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仍延续“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取向,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等,合理减负。
@企业家:进一步为企业降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改革完善增值税,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大幅扩展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大幅提高企业新购入仪器设备税前扣除上限。实施企业境外所得综合抵免政策。扩大物流企业仓储用地税收优惠范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阶段性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降低过路过桥费用。加大中介服务收费清理整顿力度。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不合理的坚决取消,过高的坚决降下来,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双创”群体:跑出中国“加速度”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开展,我国科技创新从“以跟跑为主”转向“在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
报告提出,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
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政府干部: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这对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报告提出,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政府要信守承诺,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报告要求,各级政府要完善激励约束、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给积极干事者撑腰鼓劲,对庸政懒政者严肃问责。决不能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广大干部要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本领,求真务实,干字当头,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干出群众的好口碑。(采写记者:王炳坤、徐蕊、付光宇、程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