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会场 一个“声音”
——代表委员给政府工作报告提修改建议
无巧不成书。日前,在代表委员分别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现场,发生了一件“巧事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两个会场,都发出了同一个“声音”。
“政府工作报告让人非常振奋与自豪,也让我们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报告中前所未有地用大段文字表述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明确指出要多渠道拓展学前教育资源,这是得民心暖民心的好事。”北京代表团第一组小组会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如是说。
同时,庞丽娟说道:“其中‘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这一句有待进一步推敲。”这一表述有可能影响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也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建议将这句话修改为‘提高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增强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和社会吸引力’。”庞丽娟的建议赢得了大家的赞同。
在北京会议中心的另一端,政协教育界别小组会议的现场也是热火朝天,讨论的重心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段话的表述。
“不能一人得病、全家吃药。在儿童身心健康、家长的知情权得到保障的同时,广大教师的尊严也要受到尊重,我们要给予教师充分信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说。
政协教育界别另一组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持相近观点。刘焱认为,“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家长放心安心”,但通过技术化手段加强监管,只是保障幼儿权益的辅助手段。
“全过程的监控不利于建立家校互信,同时这样也存在儿童信息泄露的风险。”庞丽娟说,最根本的,是要宣传与提升教师的职业地位、专业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吸引力;还可以通过拍电视片、电影等方式宣传学前教师的大爱与奉献,教师对儿童、对个体长远发展乃至终身的影响,增进家校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同时,也要严把学前教师准入资质,严把教师职业规范,目的就是要给教师更多的鼓励、理解与尊重,同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家长也真正放心、安心,全身心投入工作。
会议间隙,庞丽娟专门找到列席北京代表团小组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提出自己的建议。
“您放心,我一定把您的建议带回起草组。”起草组成员回答道。
时钟指向中午12点,会议室里,庞丽娟还在认真审阅发言记录稿。一张A4纸上改成了“花脸稿”,上面详细写着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两条修改意见,也写满了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