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当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2000级学生李明从天津市青基会的老师手中接过1200元的资助款时,这个来自内蒙古哲盟的孤儿难抑激动之情:“我已经是第二次得到‘爱心助学款’了,我不知如何感谢那些帮助我的好心人。”“爱心助学行动”是天津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继希望工程之后,面向全市学生开展的一项社会公益活动。“爱心助学行动”已经发放了四次助学款,共有780名学生受到资助。
这项活动是由800枚银元引发的。
1999年4月,在天津市旧城改造中,施工人员在名为“孟家大院”的地方挖出了800枚银元。经专家鉴定,这是孟子的第69代孙经商所得。而孟家的后人愿意将这些银元捐献给“希望工程”,并定于在1999年11月举行拍卖会。此事经《天津日报》报道后,400多位热心人士到场参加了拍卖,共募得资金10万多元,由此建立了“天津市爱心助学基金”,规定资助对象为特困家庭的大中小学生,按照每年小学生400元,初中生600元,高中生800元,大学生1200元的标准发放。《天津日报》对此事给予了大力支持,每年将由各区县教委报上来的特困学生名单、照片、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在报纸上公布,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帮助。这种媒体与青基会互助的形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两三年来共募集资金50多万元。
团天津市委副书记朱军说:“在捐款人中,有普通的市民,也有在津工作的外籍人士;有工薪收入者,也有经营有方的企业家。社会各界表现出强烈的爱心,让‘爱心助学基金’名副其实。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与媒体合作,找到了一条解决社会捐资助学的好途径。”
今天得到资助的天津红光中学藏族班高二年级的嘎珍是一个幸运的学生。嘎珍来自西藏山南地区,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耕种贫瘠的土地,艰难地供她和妹妹读书。为了圆姐姐的大学梦,妹妹很小的时候就到外面打工,替别人卖东西,每月只有150元的收入,但还时不时给姐姐寄来学杂费和衣服。
今年暑假过后,嘎珍忽然得知有一位团中央的叔叔要资助她读书。原来这位叔叔到西藏考察,偶然得知了嘎珍家的情况,于是通过天津青基会将2000元钱转给嘎珍,鼓励她好好读书。
记者得知,在捐款人中有一位叫“好人王本强”的捐款者,这是天津市民对这位热心捐资助学者敬佩的称呼。王本强是天津郊区一个小工厂的厂长,在最近十几年里他以各种形式给成百上千个贫困学生捐款,总额已达70万元,而他自己和家里人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爱心助学行动”举行四次活动,他捐了四次款。“‘爱心助学’体现出社会的‘爱心’,这种‘爱心’的意义不仅在于给受资助学生提供了急需的费用,关键是将会影响这些孩子乐于助人。”天津青基会副秘书长石静皓这样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