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大陆图书台湾市场需求多
2002-03-08    

字体大小:

    台北3月7日电(记者卫铁民王燕萍)简体字、横排版。虽然大陆出版的图书并不符合台湾民众的阅读习惯,但在台湾却拥有着广大的读者群——从学术界人士到专业领域知识菁英,从高校研究生到政府官员。

  台北商业技术学院讲师洪祯国称自己读大陆图书已有十多年,每月都会花3万多台币买大陆图书;台湾著名的诚品书店商品采购经理李亚男也是大陆书的“老读者”,家中一半以上的书籍都是大陆出版品;而在台大历史系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陈先生更坦承,他的同学撰写论文时没有不参考阅读大陆相关书籍的。

  据台北“问津堂”书店总经理王永介绍,台湾读者喜爱的大陆书籍包括社会科学类、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经济全球化,以及大陆翻译的一些海外经典作品,而目前最为热门的莫过于与WTO相关的图书。

  分析台湾对大陆图书的市场需求,王永说,台湾出版业存在经典作品出版研究太少、古籍整理缺乏、市场过度消费化、书目繁多但类型过于单一等不足,“引进大陆图书正好弥补了台湾出版业本身的不足。”

  中原大学教授王晃三对此也持相同观点。他说,大陆书籍之所以吸引台湾读者,价格便宜还是其次,主要是大陆学术研究者众多,人才充分,因而典籍、学术研究著作等比台湾多。以WTO类图书为例,他说,大陆此方面的图书有3700多种,而台湾不到10种,明显不能满足学术界及专业人士所需。

  王永分析说,台湾需要大陆出版品的另一个原因是:

  经典的寻找。他说,台湾的市场太小,全球学术经典作品的出版往往被高翻译成本、高印刷成本及低市场容量、少量读者所限,加上市场被畅销书占满,经典作品根本没有问世机会。反观大陆,因为市场大,具有多语种翻译人才优势,因而此类书籍多于台湾。

  在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书籍方面,辅仁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天成说,现在台湾整理古籍的成本太高,学术界很少作中文古籍文化的整理研究。同时,由于台湾无法像大陆一样,不断有出土文物作为古籍研究的新依据。如此一来,台湾的研究者势必要参考大陆有关书籍,才不会在研究上落后。

  然而,对引进大陆图书一事,台湾却是“官民两样情”。当局以“避免文化冲击、保护本地业者”为由在引进大陆图书上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不开放带来了诸多不便。每学期都会聘请四、五位大陆著名中医教授前来讲座的长庚大学师生对此深有感触。

  由于这些教授讲课少不了大陆的相关教科书,可按台湾当局规定一次只能引进五、六套,根本无法应付每年级50名学生的需要。

  适应市场的需要,台湾早在10年前便出现了经营大陆图书的书店。此间媒体公布的一项不完全统计表明,台湾大陆书专卖店现至少有15家。若以每家每月100万元台币营业额计,每年总额为1.8亿元,今年可望达到2至3亿元。“积极的学术研究者莫不常常逛大陆图书店,这已成为台湾文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

  前不久,经营大陆图书的“问津堂”引进的上千册大陆书籍被台湾海关滞留,造成书店大陆书籍断档。其他3家从大陆引进书籍的书局也遭遇相同命运。

  在“问津堂”,记者看到,许多读者是专门来买大陆书籍的,有的读者从淡水满怀希望而来,却失望空手而归。

  对此,台湾各界人士呼吁,只要看一看申请引进的图书,就知其根本与所谓的“安全”无关,限制大陆图书来台不利于台湾学术发展,当局不应坐视市场需要不管,应以开放的做法修改不合时宜的法规,让大陆图书公开流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冬季书市本周举办 推出捐建“新生图书室”活动
· 中国图书馆正在向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变
· 北京书市新亮点:捐建“新生图书室”
· 罗马尼亚科学院图书馆新馆建成并开馆
· 《这样学习最有效》出版
· 中国民间评出2001年度十大科普图书
· 香港爱国人士石景宜先生向井冈山捐书
· “入世”图书畅销京城
· 文摘类杂志《中外学生文萃》创刊
· 《新世纪科技新知词典》出版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