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人才蔚起国运兴——人才资源 第一资源
2003-02-28    

字体大小: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日益突出,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第一位的战略资源。

  人才资源战略关键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而人才作为高新技术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已经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因此,江泽民同志以敏锐的战略眼光作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不仅重视本国人才,而且还通过各种手段引进人才。特别是美国,格外重视人才战略。1945年,在二战的结束阶段,美军和苏军都攻入德国本土,开始对德国资源进行争夺。不同的是,苏军只热衷于拉运德国工厂的设备和仪器,美军却把大批德国科学家抢运回国。正是这批被抢运到美国的德裔科学家为战后美国科技领先和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量吸引和争夺世界各地的人才,是美国二战后取得经济、科技巨大发展的诀窍之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度重视人才,把人才战略提到强国战略的重要地位。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如果我们的发展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依赖外国现成的技术设备,而不是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培养造就各方面人才,不断增强国家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更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人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才资源必然十分丰富。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对。人口和人才是不同的概念。人口多,说明人力的数量多;人才多,则是说明高素质的人力多。事实上,人口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相对缺乏,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据统计,我国1990-1999年新增劳动力总数为1.89亿人,其中大专以上技术人才仅占3.5%,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占14.5%,只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占46%,有36%的新生代劳动力还达不到初级技术所要求的文化程度。劳动力素质不高,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尽快把人口多的压力变为人才多的优势,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优秀人才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人类文明的薪火是靠教育来传承的。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比如,新加坡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教育改革,培养了一大批比较优秀的人才,大大增强了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以色列面积狭小,资源短缺,但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人口的比例位居世界之首,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对于我国来说,只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尽快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看,教育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相对滞后,人才培养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尽管近几年,高等学校招生数增长一倍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3.4%提高到2002年的14%,但人均受教育水平仍只有8年左右。我们还要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增加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同时,还要开辟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渠道,包括职业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特种教育、学前教育、老龄教育等,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要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教育,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当前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培养一批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例如精通国际语言和事务的高科技人才、国际金融和贸易人才、跨国经营人才、工商管理和高级行政管理人才等等。在人才培养中,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提高人才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倡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使大批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才茁壮成长。(小标题)健全机制营造环境

  人才既然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就有一个优化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的问题。应该以制度建设为根本,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抱负、发挥才智的机制和环境。

  改革和创新人才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落实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在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加强人才中介机构和科技服务组织在人才开发中的作用。打破人才的部门、单位壁垒,加快发展人才市场,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在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作用的同时,加强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人才的竞争、激励和选拔机制。竞争和激励能够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选拔龙驹骏马更重要的是要将马送上赛场。竞争可以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保持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要用好的机制和好的作风选人。选拔人才要有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不拘一格,用人所长。既要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又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既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重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把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纳入视野。要制定相应对策,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和资源,广泛吸纳人才,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形成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产生于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爱迪生29岁就发明了留声机,31岁时发明了电灯;贝尔29岁发明电话;爱因斯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时分别为30岁和28岁。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不断培养出成批的优秀年轻人才。大批优秀年轻人才成长起来并后来居上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

  营造汇聚人才并使他们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俗话说得好:“种好梧桐树,不愁凤凰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不能没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环境包括“硬”和“软”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指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软环境主要指学术氛围、人际关系等等。要尽可能地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营造民主活泼的学术氛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要关心、爱护、理解、信赖人才,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使他们充满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得到社会尊重的荣誉感,报效祖国和人民。

  我们的时代是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是需要人才也造就人才的事业。我们要真正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善于用伟大的事业来凝聚人才,坚持用崇高的精神来激励人才,努力用真挚的感情来关心人才,注意用良好的待遇来吸引人才,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中华民族新盛世。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学校要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 学历低未必就业难
· 甘肃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 中国教育部在法举办引进人才说明洽谈会
· 人才供求都要摆正自己位置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