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为主题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九月十三日在沈阳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国务委员陈至立等领导,10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各学科领域,工作在科研、生产、教学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家4000多人出席开幕式。
陈至立代表国务院到会祝贺并讲话。她指出,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的召开,是科技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次学术盛会。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进程中,学术交流是重要的基础性活动和关键环节之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制度,努力办好综合性、多学科、开放性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对于加速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发挥重要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建立在投资增长、规模扩张和对资源巨大消耗的基础之上。我们必须按照十六大的要求,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质上就是一条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道路。因此,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全党、全国人民的重托,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
陈至立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施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一系列计划,我国在科学知识生产数量方面增长很快。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表明我国在当今许多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重点和关键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攻关,我国在产业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在今年抗击非典的历史时刻,全国科技界不辱使命,相互协作,在救治药物、治疗手段、防护设备、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迅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控制疫情、降低病死率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撑。
陈至立指出,党的十六大提出“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客观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基本走势,在充分认识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全局性、宏观性和长远性的考虑和安排,从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上作出前瞻性、战略性部署,是当前全党、全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和任务。中国科协以及地方各级科协、所属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学科覆盖面广、智力资源雄厚、横向联系广泛、地位客观超脱的独特优势,具有将学术交流活动与决策咨询紧密结合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应该在制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发挥积极作用。
陈至立对科技界提出三点希望,第一,要树立崇高的历史使命感,自觉肩负起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第二,要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大力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第三,要树立高尚的科学精神,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致开幕辞。他强调指出,在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政治和环境、气候都处于不断变动的今天,在长程非线性相互作用下,影响全局的突发性危机出现的频率将会增加,有科学依据的快速决策和正确的应对措施是一个国家能否战胜危机,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快速决策和正确的应对措施首先要求传递真实信息,抑制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的传播。对科技界则要加快知识共享,协同作战,迅速找到科学的应对办法,提供政府进行正确的决策。
在开幕式上,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致欢迎辞。教育部部长周济,辽宁省省长薄熙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及国家有关部门以及辽宁省、沈阳市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台主持。
在开幕式上,颁发了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和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开幕式结束后,路甬祥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的大会主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