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福州举办首届学生社团展示活动
有些学生组织怎么成了名利场
校团委:既要鼓励自我造血,也要加强监管引导
外联部:“外交部”还是“跑腿部”
招人只要两个条件,一要好看,二要能忽悠。某高校一个社团外联部部长在纳新时放话:“只有招来能拉来赞助的人,我们腰杆才能硬。”
大一刚进入外联部的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部长四处“拉赞助”。
“跑腿部”是当今大学生对校园外联部的定义。在国内很多高校,校学生会有外联部,院学生会有外联部,各个社团也有自己的外联部。但外联部只是名字好听,地位其实并不高。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会和学生活动筹集资金,也就是拉赞助。
曾任“××爱心行动社”外联部部长的赵庆(化名)提及此事深有同感:“当这个外联部长真是不容易。”为了能让社团活动进行下去,赵庆什么赞助都拉过:300元,200元,100元……眼镜店,蛋糕店,小吃部,都是些小商家,给的钱自然也不会太多。“没办法,我们是小社团。有时就算你磨破了嘴皮子,大商家也看不上你。”至今,他们这届社团新领导班子拉得最成功的一次赞助也就是400元。
但是也有人反对这种看法和说法。曾任北京化工大学信息学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的倪庆江就是其中之一。他说,外联部的真正职责并不是拉赞助,它对外负责联系、沟通其他高等院校,组织和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并保障其顺利进行,是学院的外交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支持学院活动的资金过少,而外联部本身又有和商家打交道的经验,所以拉赞助变成了外联部的头等大事,外联部因此成了学院学生会的“财政部”。但他同时表示,拉赞助是外联部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没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经验,是很难做好的。
尴尬:经费之惑还是风气使然
外联部地位为何如此尴尬?两个字,经费。一些学生社团面临同样的困惑。
据了解,一般社团搞的中小型活动,学校通常是不给经费支持的。符合学校文化需求并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学校就会给经费。但很多社团负责人表示,即便这样,学校给的经费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活动的需求。
北京某高校汽车协会副会长徐明敏(化名)说,院里学生会承办校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是给拨款的,第一届文化节学院给拨了两万元。承办院里的新年晚会、迎新晚会,学院有时也会给一二百元。但像这样单纯靠大家的爱好组建起来的社团,属于“非官方组织”,社团自己的活动,学校一般是不给钱的。
武汉大学的小静告诉笔者,虽然不能说一场活动的影响力完全由资金决定,但一场活动的规模和投入的钱是成正比的。在学校办一场小型晚会就需要几百元,主要用于买装饰品,食品,演出道具和租演出服装等。某电影协会放一场电影,300人的场地费一般是100元。某电子社团举行一个网络比赛,仅租用学生活动中心的一间电子阅览室,半天就要400元。学校里的大礼堂、多功能厅、体育馆、游泳馆等,一般社团要搞活动,都是需要交租借费的。此外,宣传方面还有一笔支出。
中国人民大学社团联合会常务理事辛明表示,其实限制学生社团发展的还是经费。一般学生会等学生组织有学校管,而社团虽然有社团联合会一部分支持,但是社团多,活动多,全部都落实的比较少,纯粹以经费的形式落实的更少。
各社团负责人也表示,在人情消费方面也是需要一点花销的。社团纳新后,很多会长都会带一些新社团中的骨干去吃一顿饭。有的是用会费,有的是掏自己的腰包。某校摄影协会会长表示,他们采取这种形式能更好地增进会员之间的交流,让大家更热情地为协会服务。
类似的事情让很多大学生对社团的风气产生了怀疑。曾任某文艺社团秘书的小夏说,某街舞协会纳新,专挑那种身材好的,长得漂亮的,会打扮的。每学期搞大一点的晚会,协会也总是让那几个美女出场,长得稍微差一点的绝对没有机会。“对于一些长的不漂亮的会员,协会教的就是没有那些漂亮的起劲。”小夏对这种“歧视”很是不满。
更有甚者,收了会员的会费,发给每人一个小牌子(会员证),实际根本没有宣传中所介绍的活动。即便每学期有两三项活动,所有的会员也不能全部被通知到。东北某大学的小弋提起这事就郁闷,他大一参加了3个社团,一个学期过去了,就只有一个社团通知他开了两场会。
发展:输血还是造血
对于社团的浮躁风气,兰州大学文学院团委副书记赵鹏飞认为,这主要因为社团本身缺乏创新意识,一些精品特色活动项目比较少,无法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社团活动缺乏相关专业老师的指导,目标根本不明确。此外,有些社团负责人责任感不强,缺乏对会员的诚信。而有些会员也过于懒散,过分依赖社团负责人。最重要的一点是,社团监管制度不完善。社团奖惩制度、文化制度、信息透明制度的建立都只是处在发展阶段,并没有在社团活动体系中完全贯彻执行。
对于大学生社团拉赞助的问题,商家的态度截然不同。
成都某大学的李璐(化名),曾任本校轮滑协会的秘书。她们协会每学期都能拉到不少的赞助,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这些赞助费主要来自校园周边的一些小体育用品商店。对于商家来说,这种只赚不赔的小赞助他们是很乐意的,只需花个几百元就能在学校搞个促销宣传。
有些商家的态度则截然相反。
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市场部的党蓓蓓说,学生社团搞活动拉赞助一般都是学生找商家,可口可乐公司从来没有主动找学生社团谈过赞助。公司不支持以物质形式参与学校社团活动,毕竟从整个消费市场来说,学生只是占很少的一部分。像可口可乐这样一个品牌,在学校里搞促销对其整体的销售拉动其实也不大。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团委社团部的卢柯帆认为,要鼓励并引导他们加强自我造血功能。毕竟,要学校在经费上照顾到全部社团是不现实的。对于赞助问题,社团部要从质和量两方面引导。所谓质就是指赞助方的质量要符合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校园文化。比如可以拉一些生产大学生需要的数码产品的厂商,但是一些超出大学生年龄阶段需求的东西就不太合适。从量的方面来说,够了就可以,不要总拉。不能以通过拉赞助寻求金钱为目的,要以能支持自己的活动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