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6月4日上午,250万份由江苏自主命题的2005年高考试卷在省招生办工作人员和武警江苏某部官兵的押运下,安全抵达南京。据悉,200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867万人,比2004年增加144万人,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6月7、8日两天,由于一些省市高考部分科目设置不同,2005年江苏省、广东省高考时间为6月7、8、9日以及10日上午共三天半。2005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475万,其中本科230万。 中新社发 王跃武 摄
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7日上午开始举行,950万考生同时进行语文科目考试。今年中国有16个省份实行分省命题,15个省份统一命题,这意味着全国有17份不同的高考试卷。
“这是在全国统一的标准下,针对各省教育的不同情况所进行的高考改革。”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说。
据介绍,中国自2003年起开始在高考中尝试分省命题。分省命题是国家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决定的,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不同地区的教育特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全国使用一张试卷的考试风险。
“可以说,中国高考正在逐渐打破‘一卷试天下’的局面,体现着中国教育评价体系在多元化发展中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努力。”戴家干说。
中国的高考制度自诞生至今,一直伴随着争议。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高校单独招生,出现过清华大学破格录取钱钟书、吴晗等文史方面特优生的佳话。从1952年起,全国统一高考成为大学招生考试的主要形式。这项考试由于参与人数众多,承载着选拔人才的重任。1977年恢复高考后,这项考试被赋予知识改变命运的重大意义。近年来,由于高考生基本为独生子女,这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更是“一发而动千钧”。
与此同时,对高考进行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其中命题方式的“统分之争”尤为激烈。主张分省命题者呼吁:“千校一卷”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难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考生进行选择,也难以考出不同考生多样性的发展潜能;主张统一命题者则认为:分省命题难以体现国家统一考试的高度,难以达到高考作为唯一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效果。
有人提出应把出卷权、阅卷权和录取权交给高校,也有人质疑高校自主招生会影响高考的权威和公平。还有人不断提出要废除高考制度。
“至今为止,高考仍是老百姓最认可的公平选拔制度。”戴家干说:“这项考试牵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改革需要稳步进行。”
事实上,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考制度改革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高考进行了14次改革。如果从1983年算起,几乎一年多就要进行一次改革。中国目前采用以国家统一考试(即高考)为主、学校考试为辅、免试入学为补充形式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体系。
“以往的一些改革措施,例如进行高中会考,减少考试科目以及设立保送生制度等,都没有达到有效的预想的效果,激烈的考试竞争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戴家干说:“这与考试本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尚未达到素质教育阶段的现实状况有关。”
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0%。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同时也对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说,中国应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以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现代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她建议在考题设计上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湖北省自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当地有着20多年高考阅卷经验的袁汉杰老师说,过去三年的语文考卷体现了创新,例如2005年语言运用题中的拟写推介湖北旅游资源的广告词。通过对答题情况进行统计,不少阅卷教师都反映分省份命题可以突出地方特色,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考生答起来有话可说。
为了实行分层次、分类型的考试录取制度改革,林蕙青提出高校应打开渠道,积极探索自主招生的新途径,中学也应为学生设立成长记录,为高校提供选拔依据。
去年,山东的创新少年潘立群因为一项“红绿灯”发明获得了国际大奖,尽管高考成绩没达到录取分数线,也被山东大学破格录取。他对记者说:“自主招生制度给我这样的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53所高校享受5%的招生名额的自主权。
今年,中国的海南、广东、山东、宁夏等4省区将进行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除了考生的高考成绩外,记录学生综合素质的电子档案将由他所在的中学提供给高校。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虽然目前中国高校没有命题权,但在录取时增加面试环节,有利于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但这将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还需观察。
“无论如何改革,最终都应使高考从单一标准的考试功能转向为评价教育、评价考试和评价考生服务。”戴家干说,中国正在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国家级题库,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加强高考的评价功能。
今年,中国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010万,计划招生数567万,均创历史新纪录。
厦门大学高考研究课题组的学者认为,今后中国高考生将来自各种年龄段和各行各业。“兼顾统一与多样”应是高考改革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