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师德规范 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在我国第24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当前,全国教育战线正在深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贯彻《规范》,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月8日,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召开了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本版今天摘登与会者的发言,希望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学习贯彻新《规范》有所帮助。
做一名人民尊敬的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 顾明远
第24届教师节即将到来。此时学习贯彻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着特别的意义。
真正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教师,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特别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这种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靠用什么工具来塑造人才,而是要靠自身的知识、智慧、人格来影响学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铸造者,因此,教师的思想情操、职业道德比任何职业都重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教师是教育者,同时又是普通公民。因此他首先要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遵纪守法。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这就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具体表现。
二是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忠于自己的职责,就要勤奋努力,乐于奉献,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教书育人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个教师应有的信念。教师这种爱不同于父母的爱,这种爱是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学生,使他们不受到任何伤害,得到健康的成长。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一批英雄教师群体,他们舍己救人,坚强不屈,在大灾害面前毫不畏惧,奋不顾身抢救学生的生命,充分体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值得全体教师学习。同时我们也相信,所有具有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精神的教师,在天灾困难面前都会表现出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
关爱学生就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用言语行动伤害学生;要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要信赖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教育都能够成才。
三是对自己发展的责任。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真正成为一名教育家,就要努力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终身学习是未来世界每个人的生活必需,教师尤其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发展。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掌握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教育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在学习和创新中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有理论、有思想、有创新、有风格的教育家。
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正反映了这三方面的内容。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比起1997年颁发的《规范》,更加精炼,更加集中,更具有时代精神。而且由于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教师共同参与、共同遵守。我们应该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这个规范,使它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指南,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每到教师节来临的时候,我都会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来庆祝自己的节日?有两种心情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一种是感到无比的自豪,这一天总有许多学生打电话、发短信来祝贺节日,一种工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另一种心情是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师要担负起重大的责任!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适应形势的需要,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努力做一名值得人们尊敬的人民教师。
教师节重温教师的职责
北京师范大学 劳凯声
在第2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学习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以及每一个将来可能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应当时时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选择当教师?当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
选择当教师,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履行教师的职责。这一基本职责关系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关系到社会尊师和教师自尊的内在依据,关系到教师群体的职业自我意识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职业的地方就在于,它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这些个体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些个体起先都是柔弱的,但只要有阳光雨露,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因此,从根本上说,教师职业的神圣就在于它从弱者出发的意识。传道、授业、解惑并不等于教师职责的全部,教师的职责首先表现在维护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独特价值,引领他们实现源于精神内部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社会化过程,激励他们不断地去追求比当下更高、更完善、更美好的自我。因此保护和扶助弱者的意识也就是教师职业的良知。
其实教师的这一良知不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整个社会。在人类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个体都是从弱者开始迈开自己的人生之路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应当成为一种最富有希望和生机的活动,因为教师始终承载着全社会的期望,凝聚着弱者的梦想。为此,做一名教师,就应以自己的人生,化作蜡炬照亮社会,甘作春蚕温暖他人,这是任何时代教师永恒不变的使命。
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秉承和发扬强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伟大信念,接纳并引导来自各种不同背景的不同个体,帮助他们由弱者变为强者,担负起传递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责任。
保护和扶助学生,是教师职业必须坚守的精神底线,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教育的结果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因此绝不容许出现次品、废品。为此教育应包含一种区别于一般历史眼光的人文关怀,对于少年儿童,教师更应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因为作为弱者,少年儿童更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犯。呵护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这是每一个教师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也是今天摆在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面前的共同职责。作为一个中小学教师,这种职责具有公务性质。为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职责,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师职业规范要求。
就学校而言,我认为首先应当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教师由于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因此必须要有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并且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事实告诉我们,只有严格教师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也才能真正为少年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存空间,真正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些规定都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征。作为锦上添花,我认为还应有更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实施教育惩戒时,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对教师的行为都应有更为明确的行为规范要求。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北京市教委主任 刘利民
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北京市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充分结合首都教师队伍的特点,努力将师德建设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使师德建设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育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从2002年开始,北京市开始实施“十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公共必修课。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对十多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
2004年底,北京市申请设立了全国师德论坛分论坛。通过开辟师德建设专栏,出版优秀论文集,邀请师德专家作主题演讲,组织优秀师德标兵报告会等形式,探讨新时期师德的新内涵,使广大教师有了明确的学习榜样。
2005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广大教师在优秀共产党员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主动要求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三年多来,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集体和支教先进个人,为京郊农村中小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为了培养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北京市决定在城镇优质中小学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城镇研修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城镇中小学骨干教师踊跃报名,积极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无私奉献,体现了首都名师的崇高师德。
北京市两年一次的师德标兵评选,三年一次的市级骨干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北京市优秀教师评选,四年一次的特级教师评选以及今年教师节市政府表彰的10名北京市人民教师,都不仅具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平。
前不久,我们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向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的活动。要求广大干部和教师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首都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教书育人、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典型。
下一步,首都教育系统将以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教师为契机,狠抓落实,不断创新,从更新思想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大力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将加强师德建设同关心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等四个方面,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四川省汶川县映秀小学 谭国强
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六个方面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提出了要求。其中,我对《规范》中“关爱学生”条目里写入“保护学生安全”的体会尤为深刻。
“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受到灾难或意外的威胁时,教师以其特殊身份,有责任组织疏散学生,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脱离危险,而不是自己先跑,置广大学生的安危于不顾。在这次大地震中,灾区学校涌现出了许多教师的感人事迹。他们把学生的安危和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了“关爱学生”,“保护学生安全”。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30岁的数学老师张米亚在地震发生时,完全有逃生的机会。但当我们挖开废墟时,只见他扑跪在地,身体前俯,紧紧搂着两个8岁的孩子,孩子都还活着,而他的双臂已经僵硬。我们试图掰开张老师护卫孩子的双手,却怎么也掰不开。他以自己的英雄行为,将师爱定格在生死瞬间,演绎了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28岁的美术老师连蓉被发现时,她两手各抱着一个孩子,其中一个还活着。她们班在她的紧急疏散下,13个孩子幸存,但她却永远撇下了自己一岁半的女儿。
在灾难面前,在生死关头,我们的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他们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用爱和责任为学生筑起了生命长城,展示了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人性光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展示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师德。
从映秀转移出来之后,映秀小学的老师们又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跑遍成都大小医院,看望住院的孩子,为幸存学生联系就近入学的学校,我校学生在救助点附近入学率达到了85%。在灾后重建的艰苦过程中,他们更是以忘我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安抚工作和复课的准备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
映秀小学的教师群体是千千万万普通教师的一个缩影。如果不是这次地震,他们或许一生都默默无闻。但是在生死瞬间,他们迸发出最美的人性光辉。他们真正履行了人民教师的责任,他们用融入血脉的本能的师爱为学生铺平了一条光明的人生大道。
教师职业崇高而神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订颁布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将认真学习,将《规范》转化为我们内在的要求,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关怀和期望,为家乡教育恢复重建和教育发展作出新贡献。
把爱融入“了不得”“了不起”的事业中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曲莉梅
作为一名多年在教育战线工作的小学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远远重要于其他行业。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关乎尚未成熟的孩子,孩子的发展关乎他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关乎国家的兴旺和发展。
我的体会是,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深深的爱的情感。教师在工作中,要把这种爱的情感转化成职业自律,转化成专业能力,更要转化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态度,转化成不断汲取、不断学习的动力。
新的《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三个方面,对教师的“爱”作了科学而全面的解读。其核心指向和落脚点,与第四条“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紧紧相连,明确要求我们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16年前,我班上有一个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交往,行为散漫,对学习毫无兴趣,正常的教育几乎对他不起作用。这个孩子几乎耗费了我60%的精力,自己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恼和压抑。女儿知道后,将一本《捣蛋鬼日记》推荐给我。这本书让我从儿童的角度重新了解和理解了儿童。我开始深入儿童世界,找到了新的教育感觉。我想,对这个孩子,一定有什么地方让我忽略了。有一次我留意到他的语文书翻角处画有精致的小人图案,再翻,每一页都有。当我让书角快速动起来时,看到的居然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动画故事。我终于发现了他的兴趣和智慧,因势利导,鼓励他发展自己的美术兴趣与特长。后来,这个孩子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每个教师节,他都会回校来看我。其实,我更感谢他,是他让我感受到“因材施教”是如此美丽。
奥运会上美国选手菲尔普斯八次夺金、七破世界纪录,让我时时反思,有没有天才苗苗被我错过了?我时时要求自己作这样的反思。这就是教师将爱的情感诠释到职业中,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期望所在。
回顾多年的教育生涯,我留下最多的是感动。感动于学生纯真的目光,感动于学校的关怀,更感动于国家对我们的期盼。作为老教师,我对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点点滴滴都深有体会,更深感它的必要和中肯。我会始终不渝地学习它、贯彻它,也真心地期盼新一代的教师们能谨记《规范》中的每一条要求,理解《规范》的思想、宗旨,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自律。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真是一个“了不得”又“了不起”的职业!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时应势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 刘彭芝
新的《规范》与原《规范》相比,在条目的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并在很多提法上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教育形势、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更突出了对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时代诉求。作为一名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中学校长,我认为新《规范》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精神,把握住了时代脉搏,既有传承,也有创新。
新《规范》对教师既有底线要求,又有较高标准。前者反映在前五条上,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后者则反映在最后一条“终身学习”上。
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乐于奉献”,这在旧《规范》中是没有的。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新《规范》提出教师要“爱国”,要“志存高远”。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新《规范》首次纳入了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这是必要的。教师面对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必需的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安全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当学生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时,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新《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并首次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列入其中。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对教师有新的要求,也就必然要求教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相信随着教育改革、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这一点会越来越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得到体现。
新《规范》第六条提出的“终身学习”,对办好教育很有现实意义。中国要建设成学习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就需要有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创新型人才,我们现在要培养的是既全面发展、又有创新精神,同时品德高尚的学生。以此为目标,我们的教师就应该、而且必须终身学习。教师如果不学习,其所教授的内容、教学的手段、自身的内涵和修养,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落后、老化。终身学习这一条的提出,适逢其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求教师“终身学习”,学校必须建立校本培训制度,使之成为教师继续学习、专业发展的外部助力。对于校本培训,校长不仅应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而且要出思路,出方法,作决策。
作为一名校长,我认为新颁布的《规范》有新意,而且不是为新而新,是应时应势而出;新规范的颁布必将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起到积极的规范、推动和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