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汉旺,废墟上的课本。 记者 晋永权 摄
2008年5月,汉旺,倒塌的教室。 记者 晋永权 摄
5·12两周年重访洛城村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副教授 杜林致
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作为天津市团市委组织的“12355灾区青少年心理康复援助和文化服务专家志愿团”专家组成员之一,奔赴地震重灾区什邡市洛水镇洛城村,针对丧失亲人和同学的幸存儿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短短的10余天,我与灾区儿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那以后,他们的一切一直牵挂着我的心:他们的新房修好了吗?他们的学校修好了吗?他们摆脱了地震造成的心理阴影了吗?他们能够安心学习了吗?
带着这些疑问,在5·12地震两周年来临之际,我再次前往洛城村,看望这些小朋友。
小琴:我们的新学校建好了
此次走访洛城村,我首先联系到的儿童是小琴(化名)。
两年前小琴9岁,是洛水二小三年级学生,她们班里有3个同学在地震中被压死。当时我们初见她时,她紧抿嘴唇,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但一直牵着一个比她小一岁半的一年级小姑娘小欢(化名)的手,像个大姐姐一样时刻保护着小欢。
表面看起来,小琴显得很坚强,但我当时对她进行心理测试发现,她内心集聚着巨大的恐惧和悲伤,内心有很强烈的攻击和发泄欲望,想撕东西、砸东西。她一切都想自己承担,不但承担自己的悲伤和恐惧,而且要分担和保护小欢的恐惧。但她毕竟只是一个9岁的小孩,她自身稚嫩的肩头是无法承担起这么大的压力的,所以她内心的压力有一种急需释放的冲动。所以,我们对这些貌似坚强的“小大人”,更应该特别关注。
当时,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的心理辅导:第一,让她明白,她只是个孩子,有权利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悲伤、恐惧,不要强迫自己“坚强”;哭泣并不代表不坚强;第二,通过诱导,让她讲出地震中自己的经历和真切感受,把内心压抑的一切都爆发出来;第三,肯定她保护小欢的行为,但也告诉她:你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保护;第四,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她放松,从同龄小伙伴中来获得快乐和支持。通过大家几天的工作,小琴的脸上未失去原有的刚强,同时也露出来难得的笑容。
两年后,小琴重新站在了我面前,我仔细打量她,她长高了,长胖了,圆圆的小脸、上翘的嘴角洋溢出抑制不住的笑容,清澈的大眼睛像九寨沟的潭水恬静而纯洁无瑕,看不出一丝忧郁的气息。看来地震的阴影已经从她的眼神中彻底抹去了,我的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小琴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两年前的地震摧毁了她的家和校园,使她无学可上,无书可看,十分痛苦。当时我们为洛城村的孩子过“六一儿童节”,恰逢她的生日,就给她买了个生日大蛋糕,一并祝贺她生日。问她的生日愿望,她脱口而出:“我想读书!”我们听后不由心酸欲泪。这次,一见面,小琴就兴奋地说:“叔叔,我们搬进新家了,我们的新学校也建好了,我带你去看。”
小琴的新家坐落在一大片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田野中,青砖墙、倒V形水瓦房顶、铁栅栏院墙、铁皮院门,前后还各有一个小院落,房子宽敞、整洁。小琴给我看她的崭新的书桌、书架,她的课本、作业本、课外书籍,爱惜地把我赠送给她的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包上书皮,插入书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