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目前,距离2020年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战略目标仅剩10年时间,怎样在人才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在10年内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目标?就此话题,我们采访了有关专家。
相关链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举行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相关链接: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已打下坚实基础
胡鞍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对人才工作取得的成就作出了科学概括:“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
事实确实如此,1949年的中国是“一穷二白”、“一贫如洗”、“文盲充斥”的传统农业农村社会,是世界上贫困人口和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中国已经实现从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到世界人才大国跨越式转变。
到2009年,全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9年,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足7年),相当于1949年的9倍;人类发展指标为0.772(2007年数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为0.753),属于世界上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全国大专及以上人口达到9830万人,相当于1949年18.5万人的531倍;全国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2979万人(美国为1700万人),相当于1949年的255倍;全国科技人力资源4200万人(2007年数据),相当于1949年的840倍,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约为1800万人,已经超过美国(为1700万人);2008年中国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人员为161.4万人年,已经分别超过美国(140万人·年)(2000-2006年数据)、欧盟(129.81万人·年)(2000-2006年数据)、以及日本(78.05万人·年)(2000-2006年数据)(见表1)。全国各类人才资源总量1.14亿人,这相当于世界第12人口大国。上述人才总量指标均已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实现了从文盲充斥、愚昧落后的人口大国向名副其实的世界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大国的跨越式转变。
林新奇(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些年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显著:人才队伍的总量大大扩张,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人才队伍的质量得到相应提升,创新型人才开始大量涌现;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一定改善,尤其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得到很大的优化;人才强国战略理念和构想开始得到普遍重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成才、爱才、育才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特别是战略效益开始显现,并且越来越发挥其巨大作用和影响。
胡跃福(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人才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比人才规模快速扩张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2003年以来,全国共选拔3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万多名各个行业领域专家享受特贴。
至2008年,全国有两院院士1400多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000多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8万人,博士后研究人员7万余人。这一批领军人才与其他各类人才一道,为我国在2020年迈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打下了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