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莫 绘
核心提示:
进入暑假,不少学校开始启动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在学校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怎么把钱花得恰到好处?怎样利用校舍加固的时机,设计满足教学改革需要的校园?
当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动手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时,校园该怎么设计?当小组讨论、小班化教学成为教育的重要部分时,教室该怎么设计?当各种选修课、活动课越来越多时,教学楼该怎么设计?
一位建筑师曾说:“在现行体制下,建筑师都是万金油,昨天设计会堂,今天设计厂房,明天设计校舍。要建筑师对学校的教学功能以及教育的动态完全了解,至少目前是不可能的。”近日,记者专访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吴奋奋,并围绕学校建筑怎么适应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问题,对部分学校进行了采访。
校园建筑的“清一色”和“不适应”
竞技馆无法提供锻炼的便利,豪华报告厅利用率地下,游泳池缺水缺温度成为摆设,秧田式座位难以实现参与式教学……千篇一律的校园设计,不顾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再豪华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毋庸置疑,校园建筑设计必须随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校园的角角落落正在发生变化:
这是成都市金沙小学的一个侧面:展示墙,没有讲台的教室,通透的教师办公室,在走廊墙壁沿角为孩子设计的木凳和书写台,中心区域沿廊柱设置的软皮沙发,角落区域设置的地台;图书馆的图书化整为零分布到教学楼各层的走廊上。这所学校和其他传统学校最大的不同在于:通过很多的建筑和装饰细节,把教室、走廊等学生空间设计成知识展示空间和信息交流空间。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吴奋奋是其主要设计者。
但这样的学校建筑设计并不多。大部分学校还是由建筑设计部门独立设计,建筑师又多对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缺乏了解和研究,只能根据自己儿时的校园印象和现有校园格局去设计。不少学校建筑出现了“清一色”和“不合适”:
格局差不多的楼房、布局一模一样的教室、参照竞赛场馆设计的学校体育馆,雷同的功能分区等。
而在另外一些地方,个别学校被作为样板,“大手笔投入”带来的是另外一种“清一色”:高大的教学楼,标准的竞技体育场馆,豪华的报告厅和图书馆,一流的室内游泳池……这种“清一色”中包含着大量的“不合适”:标准的竞技体育馆并不能给孩子们培养体育兴趣和锻炼提供最大方便,豪华报告厅和图书馆利用率不高,游泳池因为缺水缺温度而成为摆设。
还有更多的“不合适”: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装进了教室,可是教室的光环境不可控,严重衰减屏幕的图像效果和学生从图像中获取的信息量;变成小班化教学后用的还是原来的教室,学生不得不延续原来的秧田式座位,成了“人数少一点”的大班教学;在强调讨论和参与式教学的时候,想把座位调整成马蹄形或者更灵活的形状,发现屏幕、黑板和讲台都还在原地留着……
记者偶然发现的一个典型的“不合适”案例来自一位建筑名家的设计:这位“名家”留恋自己小时候顶着书包在雨雪中奔跑的“浪漫”,在一所投资不菲的现代化学校中刻意保留着这样的细节:厕所和教室之间原有的连廊和顶棚被故意取消。在多雨的南方,孩子们不得不屡屡冒雨涉水去上厕所。建筑师的浪漫记忆带来了孩子们的不便和苦楚,家长们则担心孩子如果整天穿着湿鞋子上课,会不会影响健康。不考虑学生需求和感受,再好的建筑设计也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