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科学校园如何设计 学校建筑如何满足教育需求
2010-07-21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陶小莫 绘

  核心提示:

  进入暑假,不少学校开始启动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在学校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怎么把钱花得恰到好处?怎样利用校舍加固的时机,设计满足教学改革需要的校园?

  当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动手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时,校园该怎么设计?当小组讨论、小班化教学成为教育的重要部分时,教室该怎么设计?当各种选修课、活动课越来越多时,教学楼该怎么设计?

  一位建筑师曾说:“在现行体制下,建筑师都是万金油,昨天设计会堂,今天设计厂房,明天设计校舍。要建筑师对学校的教学功能以及教育的动态完全了解,至少目前是不可能的。”近日,记者专访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吴奋奋,并围绕学校建筑怎么适应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问题,对部分学校进行了采访。

  校园建筑的“清一色”和“不适应”

  竞技馆无法提供锻炼的便利,豪华报告厅利用率地下,游泳池缺水缺温度成为摆设,秧田式座位难以实现参与式教学……千篇一律的校园设计,不顾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再豪华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毋庸置疑,校园建筑设计必须随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校园的角角落落正在发生变化:

  这是成都市金沙小学的一个侧面:展示墙,没有讲台的教室,通透的教师办公室,在走廊墙壁沿角为孩子设计的木凳和书写台,中心区域沿廊柱设置的软皮沙发,角落区域设置的地台;图书馆的图书化整为零分布到教学楼各层的走廊上。这所学校和其他传统学校最大的不同在于:通过很多的建筑和装饰细节,把教室、走廊等学生空间设计成知识展示空间和信息交流空间。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吴奋奋是其主要设计者。

  但这样的学校建筑设计并不多。大部分学校还是由建筑设计部门独立设计,建筑师又多对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缺乏了解和研究,只能根据自己儿时的校园印象和现有校园格局去设计。不少学校建筑出现了“清一色”和“不合适”:

  格局差不多的楼房、布局一模一样的教室、参照竞赛场馆设计的学校体育馆,雷同的功能分区等。

  而在另外一些地方,个别学校被作为样板,“大手笔投入”带来的是另外一种“清一色”:高大的教学楼,标准的竞技体育场馆,豪华的报告厅和图书馆,一流的室内游泳池……这种“清一色”中包含着大量的“不合适”:标准的竞技体育馆并不能给孩子们培养体育兴趣和锻炼提供最大方便,豪华报告厅和图书馆利用率不高,游泳池因为缺水缺温度而成为摆设。

  还有更多的“不合适”: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装进了教室,可是教室的光环境不可控,严重衰减屏幕的图像效果和学生从图像中获取的信息量;变成小班化教学后用的还是原来的教室,学生不得不延续原来的秧田式座位,成了“人数少一点”的大班教学;在强调讨论和参与式教学的时候,想把座位调整成马蹄形或者更灵活的形状,发现屏幕、黑板和讲台都还在原地留着……

  记者偶然发现的一个典型的“不合适”案例来自一位建筑名家的设计:这位“名家”留恋自己小时候顶着书包在雨雪中奔跑的“浪漫”,在一所投资不菲的现代化学校中刻意保留着这样的细节:厕所和教室之间原有的连廊和顶棚被故意取消。在多雨的南方,孩子们不得不屡屡冒雨涉水去上厕所。建筑师的浪漫记忆带来了孩子们的不便和苦楚,家长们则担心孩子如果整天穿着湿鞋子上课,会不会影响健康。不考虑学生需求和感受,再好的建筑设计也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学校建筑抗震要求
· 国办:因校舍倒塌致师生伤亡 问责当地主要领导
· 鲁昕:抓住重点善始敬终做好校安工程收尾工作
· 让每所学校都牢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展顺利
· 广东"校舍安全工程"进度堪忧 珠三角滞后明显
· 中央投入180亿完成6.5万所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
· “十一五”期间校舍安全建设纪实一切为了孩子安全
· 济宁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再“提速”
·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2月份视频调度会召开
· 天津将用两年彻底清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