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喜欢阅读,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但现在,越来越多家庭和学校不复重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悄然、急速下降。
许多70后、80后都有这样的经历:儿时,为了一本故事书,与同伴争得不亦乐乎;中学时代,热衷于各种神秘现象的探究,因此喜欢上了科普读物;等上了大学,因为现实压力,基本放弃了阅读;再以后,工作了,阅读成了闲之又闲甚至想不起来的事。
但蓦然回首,他们中的许多人纷纷表示,儿时的阅读带给自己很多想象的空间和乐趣。综观现在的孩子,整天读书却被动地放弃了读书带来的乐趣。6月中旬,由省教科院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发起的“语文阅读推广活动”首先选定在我省实施,无疑为孩子们培养读书兴趣提供了契机。
人为因素影响孩子阅读
我国相当一部分家庭缺少藏书,而把家庭收入的一定比例拿出来买书的又少之又少。据统计,我国的家庭藏书量只占美国、以色列、法国家庭购书的1/7。
多出国考察的人经常反映,在国外的地铁、巴士里,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在读书或者看报,反观我们的火车、地铁里却鲜见国人读书。记者去年在大理洱海的轮船上遇到两个来自英国的女孩,她们一边悠然地读书,一边自得地交流,记者与之交谈,发现她们随行的包里带着五六本不同类型的书。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分析了当下影响中小学生阅读的因素,他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有3方面:许多家庭没有形成阅读氛围,尤其是中小学生家庭;教师自身读书量不达标,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听课、做题,没有时间、精力阅读,也没有人引导其阅读。
针对这种情况,有些学校说,不是不想搞阅读,是怕影响正常教学。张卓玉说,阅读搞得好的学校,教学、学生成绩也会相应提高,阅读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更使课堂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晋城市泽州一中要求师生1个月必须读一本课外书,定期进行读书交流,运城市人民路小学的阅读活动定期开展,这两所学校学生的成绩在当地都是非常好的。
一本好书或影响人的一生
中小学时期,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学习的榜样或崇拜的英雄,而这些令他们学习、崇拜和模仿的对象,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阅读各类书籍认识的。
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更应多读书、读好书。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说,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进而帮助学生塑造比较全面的人格。
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温彭年说,培养中小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和科学的读书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将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次50所作为“种子”的学校,将在课内、课外开展一系列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活动,并以其辐射、带动学校所在县区乃至全省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阅读是汲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张卓玉说,首先要阅读各种教材。教材编写者在编的时候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读的。以欣赏促进阅读,从书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交流促阅读,提高阅读好书的能力;以氛围促阅读,提倡家庭形成好的读书氛围。相信通过阅读促进、完善学习方式,不仅学生的自信心会加强,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山西省教育学会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主任李莉莉说,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外的自主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而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改变中小学生阅读习惯不佳的现状,首先要从建立良好的氛围、愉悦的交流入手。温彭年建议,学生可每天抽出半小时到1小时阅读,阅读内容可以是科普类、自然类及文学作品,同时学校、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领,逐渐将学生带至阅读的路径上。
不仅默读,还要大声朗读
阅读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大量有益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累文化,并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李莉莉说,我们不仅提倡孩子多读书,还要让孩子大声朗读。朗读就是出声诵读,在欣赏古诗词、戏剧等作品方面,朗读具有特殊功用。她讲了这样一件事。在忻州市一所中学听课,教师讲解《雷雨》一文,黑板上画出了一系列人物关系图,自己琢磨了很长时间才明白。她说,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弄懂其中含义,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放声阅读。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多读几遍,该了解的都能了解。
课堂上少了琅琅读书声无疑是一种缺憾,推广语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要保证每节语文课上让学生有7分钟—8分钟大声朗读的时间,并且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不同语句表达的含义。温彭年说,三分文章七分读,经常诵读,学生才能理解和感悟文章。
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其人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快乐。(记者 程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