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在全国范围展开。我国首次将境内的外籍人员归入普查对象,也是十年来对于全国人口状况的最大范围调查。
全国人口普查与普通居民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普查数据失实可能造成何种后果?带着这些问题,本报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翼,听他详细解读了人口普查的方方面面。张翼2005年曾被推荐为公安部户籍改革专家组成员、北京市人口总理事。
事关每个家庭利益
本报调查:如此大范围、周期性的人口普查工作,其意义何在?
张翼:人口普查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了解人口变化状况的最有效方法。世界早期范围较大的人口普查,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当时普查的主要目的在于制定兵役、劳役和税收政策。
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主要是国家为制定社会政策进行的一种科学调查。首先我们要通过人口普查确定人口政策,例如社会生育的速度是快是慢,应该制定限制还是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再比如年龄段性别比是不是平衡平等,婚龄人口男的多还是女的多,都既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也与微观的家庭利益不可分割。
本报调查:我国至今已进行过六次人口普查,这几次普查的内容有哪些变化?
张翼:以上说的这些问题,包括人们的就业情况、就业结构,人口流动,粗死亡率,粗出生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问题,在前四次普查中就有这些内容。这些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加入了住房状况调查。国家想借此了解居民的居住质量、居住面积和住房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一定区域人口的居住密度。也才能有效配置各种城市公共设施,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这次普查加入了对外籍人士的调查,以适应中国市场化、全球化与国际化程度的趋势。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外籍人士越来越多,因此,国家需要了解这些外籍人士在当地的具体状况。
本报调查:居民平时掌握的数据中,有哪些来自于人口普查呢?
张翼:例如老百姓常说到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家庭户规模”、“人口文化程度结构”、“婚姻结构”等,就只能在人口普查中得到最准确的回答。没有人口普查,我们是拿不到这个数据的。
另外,老年人的数量、老龄化水平、人口死亡率等也来自于普查,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随着我们国家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一旦老龄人口超过一定的比例,年轻人的负担会加重,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另外,不同年龄段儿童数量的多少,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出生高峰期”等——比如某个时期新生儿很多,那么到了上小学的时候,这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入学压力就会加大,而如果某一个时段新生儿数量减少,那么他们分享社会资源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些数据,都是可以通过人口普查发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