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百余名家长夜卧高校体育馆(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7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西方被中国人的志向打败》的文章,这篇文章是从一张照片说起的。
这张照片拍的是武汉市一所高校的体育馆,照片中的体育馆里铺了上百张的凉席,送孩子报到的一些父母在这些凉席上,有坐着聊天的,有躺着睡觉的。原来,这是学校开放了体育馆,让那些住不起酒店或者住不上酒店的家长们在这体育馆凑合着睡上一晚上。为什么这样的新闻会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呢?
看到这张照片的第一反应,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了,到大学报道这样的小事还要劳父母大驾、专程陪护,中国的大学生们也太缺少自立了。在西方国家,很多父母根本不会费力陪孩子去大学报道。而在中国出现这样的情景让西方媒体的记者感到震撼,所以,他们才当作一条新闻来报。
第一次看到这照片,也以为他们会认为中国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想到的可能更多的是批评,总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花朵,不愿意让他们肩负起他们这个年龄应该肩负的责任。仔细看下来,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
在这些外国记者眼里,中国的父母重视知识,重视大学教育给孩子的影响。在中国,普及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策略的重要一环。中国的博士工程师和科学家已近超过美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是美国的3倍。在学生出国留学方面,中国越来越走向前列。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未来充满希望。
外国媒体的视角够独特,他们给予的评价也足够高。不过,这事确实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即使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得意,更主要的还是要看到背后的隐忧。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孩子越来越娇气,缺少自立能力,缺乏责任感。其中的责任在谁?怪孩子还是怪家长?或者怪学校、怪社会大环境?
其实,最不能怪的就是孩子。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家长、学校实施不同的教育就会在这张白纸上谱写和勾画不同的内容。
关键是要把握好对孩子的爱的尺度。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或许给人们很多启发:美国法律规定,16岁可以考取驾照。一个美国孩子非常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在她16岁生日那天,父母送给她一辆车当作生日礼物。但和她说好,只为她付了半年的购车贷款,另外半年的贷款她需要自己付,同时汽车修理、保养和汽油费也由她自己负担。
高兴之余,这个孩子开始规划自己的打工计划,生活一下子紧张了许多。当她迎着同学羡慕的目光开车去学校时,很是得意了一阵。但没过几天,她又开始坐校车上学了。因为她感觉“汽油费又涨价了,还是坐校车合算。打工攒的钱要还贷款。”
这就是美国式的家庭教育,凡事和孩子讲清楚,并不强迫其接受。在孩子同意的前提下,一切后果要自己承担。因此,不论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课外活动上,还是放在打工上,都是孩子自己的决定,自己心甘情愿的,所以,再苦再累再难,也没什么可抱怨的,自己的决定嘛!
反观中国的家庭教育,不重视培养孩子学习以外的其他能力。大多数家长认为,一切和提高学习成绩无关的活动都是瞎耽误工夫。慢慢地,孩子的自主意识越来越淡,自立能力也越来越弱。就像这张照片反映的——到了上大学的年龄了,家长还不放心,不敢大撒把,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