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少林足球”不是梦 少林寺欲建足球学校
2011-03-24  新华网  

字体大小:

少林寺欲组建足球学校 将少林功夫与足球结合

  资料图片:2010年7月一支身穿黄色武僧袍的“少林足球队”在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成立。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推荐专题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最新动态  >>更多高考信息
  推荐阅读教育部:2010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
  推荐阅读北京:女学生逃课相亲 特警征婚台现场火爆

  新华网河南频道3月23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金辉)在世界足坛,巴西和阿根廷这两支强队经常被称为“桑巴军团”、“探戈军团”,或许有一天,中国足球能出现“功夫军团”。

  日前,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组建了少林青少年足球学校,欲将少林功夫与足球相结合,打造现实版的“少林足球”。

  记者来到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时,“少林青少年足球学校”的牌子已经挂在门口。操场上,几十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正在喀麦隆教练查米带领下进行训练。虽然这些孩子看起来还不算专业,但这位喀麦隆前国脚对他们评价很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很好,脚上功夫不错,学得很快”。

  曾在喀麦隆国家队踢9号的查米是去年10月来这里当教练的,他很喜欢少林功夫。四个多月来,他已经适应了中国的气候和生活习惯,甚至有了自己的得意弟子来自新疆的尤力瓦司。

  12岁的尤力瓦司三年前来这里学习少林功夫,现在上五年级,在接触足球后,他便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寒假也没有回家,一直跟着查米练球,现在师徒两人是好朋友。“每天有两个小时的练球时间,基本的传球、带球动作我都学会了,”尤力瓦司说。

  “武术和足球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目前,中国足球处于低迷状态,将少林武术的一些元素,尤其是少林武术的精神融入到足球中去,希望能对提升足球的训练水平有所帮助,”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总教头释延鲁说。

  目前这所特殊的足球学校有40多个对足球感兴趣的小学生在练球,但足球场地和设施还不完善。释延鲁表示,很快就进入场地建设阶段,准备建几个训练场。

  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去年10月开始组建青少年足球学校,得到了中国足协的支持。半个月前,中国足协送给学校1000个足球。

  释延鲁认为,少林功夫中的腿法如十二路弹腿、桩功和其他拳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脚法、抗撞击能力和身体协调性;他们会尝试将这些技能融入足球之中,希望能帮助提升中国足球的水平。

  释延鲁告诉记者,他们这里还有10岁以下的学生近2000名,下一步打算从中再挑选一批热爱足球的孩子,并邀请几个优秀的中国教练来培训他们,希望将来能培养出中国的国际巨星。

  “这些来练武的孩子都很能吃苦,如果足球能吸引他们,相信这些孩子能有所成就”。释延鲁还表示,学校会利用中国功夫的影响力和与国外良好的关系,送学生到国外参观学习国外先进的足球训练方法。

  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副总经理王随生表示,将武术精神和足球结合起来是有益的尝试,应该鼓励和支持。

  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是少林寺院承担对外教学、表演、访问和继承弘扬少林禅武文化,培育少林后继人才的大型培训基地,成员主要由少林寺武僧及少林俗家弟子组成。

  在离少林寺不远处的嵩山南麓,有一座世界文化遗产东汉三阙之一的启母阙,其上雕刻着一幅蹴鞠图,再现了汉代蹴鞠运动的真实场面。

  近两千年后,这里开办了将中国武术与足球相结合的训练学校。或许有一天提起中国足球,人们会想到中国功夫,就像提起巴西足球能想到桑巴舞一样。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风景名胜-河南-少林寺(5)
· 风景名胜-河南-少林寺(1)
· 风景名胜-河南-少林寺(2)
· 风景名胜-河南-少林寺(3)
· 风景名胜-河南-少林寺(4)
· 疯狂英语李阳少林寺皈依佛门 师从释永信法名延依
· 研究生毕业后在少林寺就业 执掌“藏经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