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关注女童
——明智的选择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回报
5月2日至8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全球行动周”,世界各地共同发起宣传和推动全民教育的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特为本报撰稿,审视今年“行动周”的主题——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重申“教育可以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
为了让社会产生真正的积极变化,我们必须郑重承诺为女童和女性教育提供长期投入。这种潜在的投资将获得非常高的回报,加速社会和经济进步,打破贫困造成的恶性循环。
一个成功的教育体系应该为所有女性和男性、女童和男童提供人类发展所需要的经济、社会、文化、公民和政治等各种权利,给予他们同等程度的尊重,为他们提供同样的选择机会,并赋予他们同等的力量去实现目标。
教育中的不平等严重影响着全世界众多妇女和女童的生活。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统计,女性承担着全球66%的工作、生产着全球50%的食品,但她们的收入还不到全球总收入的10%,仅拥有全球1%的物权股份。
过去10年里,教育的性别差异已有所减小,但女童仍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接受高中教育方面。在南亚,女性受教育年限只有男性的一半,高中阶段女生人数只是男生的2/3。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令人鼓舞。2008年中国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7.3年,只比男性少不到一年。2009年,中国高中阶段性别比约为0.89,表明女生接受高中教育的比例与男生相差不多。
在工作简历的文化程度一栏写上“文盲”是件非常难堪的事。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南亚和西亚地区只有一半的女性会读写,而男性会读写的比例为70%。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女性文盲人数高达7450万,占该地区成年文盲总数的71%。中国在过去的20年中在扫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5岁以上女性文盲率下降了近19个百分点,为亚太地区文盲数量的减少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上这些问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注的核心。教科文组织的宗旨是为包括妇女和女童在内的所有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即保障儿童早期教育,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以及职业培训等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实现平等是应对各种挑战和结构性歧视的关键。
然而,在校男女生人数上的平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真正的平等必须包括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促进教育中的性别平等:课程、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时至今日,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妇女的命运仍然寄托在婚姻上,早早生下孩子,然后开始家庭生活。很多女孩在青春期就开始忙于照顾弟妹、做饭、洗衣,承担琐碎的家务,她们到学校学习和接受医疗服务的机会明显少于同龄男孩。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令人沮丧,25%到50%的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未及18岁就已结婚生子。
之所以让人感觉沮丧,是因为未受过教育的母亲必定缺乏生活和劳动技能,她们通过工作获得收入、捍卫自己的权利、影响家庭和公共生活的可能性都非常渺茫。
还存在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如果一个女孩继续上学并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她将会选择稍晚结婚、选择少生优生、获得更多收入,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投资于女童教育是明智的选择。女性占全球总人口的一半,按照中国的说法,女性“撑起了半边天”,因此她们应该享有充分的权利参与那些关系到自身生活和国家发展的决策。妇女和儿童占据了实现脱贫和发展的人力资本的一半。但是,如果无法接受教育,她们不可能完全参与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发展的进程中来。
投资于女童教育也是最简单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明智之举。受教育时间每增加一年,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提高0.37%。受教育时间每增加一年,女性的收入将增加10%。更为重要是,女性一旦有了收入会将自己收入的90%用于家庭,而男性只会将自己收入的30%到40%用于家庭。
因此,投资于女童教育也许是发展中国家最好的投资方式。女童是强大的变革力量,如果有机会,她们将成为建设美好未来的关键。
让我们利用“全民教育全球行动周”这一契机不断提高对女童教育的投入,包括时间、精力、智力和经费的投入。
让我们以同样的努力支持所有的孩子,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这将影响亚太地区十几亿妇女和女童的生活,以及受她们影响的更多人的生活。这将决定我们能否走出贫困,事关我们所有人的未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