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一带一路”建设“催生”中国内地高校“俄语热”
2017-05-15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中国高校迎来了学习俄语的发展机遇。”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13日在兰州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现今中国多所高校开始新建俄语专业,甚至还有一些中学将俄语作为高考外语语种来学习,迎来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13日,“第五届全国高校俄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在兰州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兰州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举办,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外语学院院长、俄语系主任及俄语专业负责人参加。

  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铭玉介绍,“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和民族讲着多种不同语言,文化多元且差异巨大,应加强语言互通,为“一带一路”建设铺好语言服务之路。世界九大语系在“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达到全面覆盖,“俄语在沿线12个国家可以说得通,也是区域性、地域性较为显著的语言,俄语教育要看到这种机遇。”

  面对俄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2015年9月,地处中国西北甘肃的兰州理工大学新设俄语专业,计划每年招收俄语专业学生30名。

  “学生比较积极,现今每届实际招收33名。”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主任李亚林1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说,随着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该校在满足俄语语言教育的同时,尽力突出工科学校专业特色,开设科技俄语、科技俄语与服务、科技俄语与翻译、经贸俄语、商务俄语等课程。

  李亚林说,通过调研发现,外企对于翻译的需求不仅限于语言的服务,更要求能够精通专业技术,“而这种复合型的专业俄语人才正是我们培养的方向。”

  如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文化、经贸交往日益频繁,作为“语言桥梁”的俄语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宁琦介绍,目前中国多所高校探索采用复合型的教学方式,开展学习俄语并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国语言的模式,以俄语为基础,了解对方、熟知当地研究史料,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国现状,也可以让另一门语言提升地更快。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创设于1946年,有70年的办学历史,人才培养集中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面。本科阶段侧重强化俄语基础和言语技能,同时要求学生熟悉主要俄语国家的国情知识,鼓励学生到境外交流。硕士阶段增设“俄语国家社会文化”和“区域学”研究方向,侧重提高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国际视野和学术研究能力,使他们成为能够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高级俄语人才。

  兰州大学副校长潘保田说,该校将充分发挥“懂俄语”的优势,并以此为纽带对中亚地区展开研究,并进一步拓展至对中亚地区民族语言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了解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互通。

  当日,与会专家还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俄语专业建设、俄语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俄语专业区域、国别研究的定位问题,俄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人才还很稀缺
· 我国将首次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 11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申请专利25万件
· 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写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
· 为共建“一带一路”培养语言人才
· “一带一路”地学青年网络在京成立
· 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当选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小语种人才需求呈井喷,上外开设上海首个乌兹别克语专业
· 5周年,“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编年体
· 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让科技创新护航“一带一路”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