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末,温岭52辆“长鼻子”校车被闲置,甚至“沦落”为村民“公厕”的消息经媒体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
购买这些校车的安徽驻台州商会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校车是用于在温岭成立校车公司,以解决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接送难题的。但由于迟迟未能获得温岭教育部门许可,而“被迫”闲置近一年时间。
随后,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责成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进行了核查,并要求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妥善处置。
在这起事件“发酵”期间,舆论一度同情商会的遭遇,认为教育部门“不作为”,不该让52辆校车荒废在外。
不过,温岭警方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商会中有人涉嫌伪造了温岭市教育局公章和批文,而让“剧情”来了一次大反转。
去年10月,安徽驻台州商会的副会长汤玉坤被批捕。昨天,温岭法院正式开庭审理该案,汤玉坤当庭认罪,承认曾花了200多元私刻“萝卜章”。
那么,他到底为什么要又为什么敢伪造公章、批文成为案件的焦点。
商会为何要花1700多万买校车?
让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去年8月末。当时,有网友在台州当地论坛发帖称,在温岭城西街道芷胜庄村一块约8亩的空地上,停着数十辆黄色的“长鼻子”校车。
可奇怪的是,这些校车已经停了将近一年时间,任由“风吹日晒”,一些校车甚至成为村民们解决内急的“公厕”。
随后,有媒体跟进采访发现,这些车子是安徽驻台州商会出资购买的,一共52辆,50辆56座,2辆37座,再配上空调、摄像头等装置,总价达到1700多万元。如果再算上司机工资等费用,投入将近2000万元。
买来的校车为何不投入使用?在昨天的庭审现场,作为购买校车的直接经办人,安徽驻台州商会副会长汤玉坤讲述了购买校车的原因。
今年30岁的安徽人汤玉坤,是温岭泽国镇一家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10年前,他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先后在台州的温岭、路桥、椒江开办过6所学校。
2013年上半年,安徽驻台州商会成立,并吸收汤为会员,后发展成副会长。
在一次商会的聚会上,汤主动提出了一个想法:目前温岭当地的民工子弟学校很多,但校车大都依靠学校自行解决,校车服务市场是块空白。如果能成立一家校车公司,不但可以减轻民工学校负担,解决学生接送难题,还能从政府补贴等方面获得一定利润。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商会会长李仁义等的认可。
“商会最初的打算是,在2013年的秋季开学前,把这件事情办下来,包括购买校车以及相关文件审批到位。”汤玉坤说。
200多元刻个“萝卜章”换来52辆校车出厂
得到认可后,汤玉坤立即“牵线搭桥”,将安徽的一家客车公司浙江区的销售经理介绍给商会。不过,买校车的事情可不像汤玉坤想的那么容易。
这位销售经理告诉商会,购买校车除了钱,还要借“东风”。如果没有市政府或者教育局的批文,车子买来也没用。
为了拿到批文,2013年7月,安徽驻台州商会的几名负责人找到温岭市教育局谈成立校车服务公司的相关事宜。同时,他们送交了一份《温岭市校车服务有限公司可行性报告》。
不过,考虑到校车服务公司在温岭没有先例,教育局没有当场答应,只是口头承诺将开会讨论这件事情,等有结果再决定。
眼看着秋季开学快到了,无论是作为“起头人”的汤玉坤,还是作为商会会长的李仁义都等得有些着急。
汤玉坤说,在一次会面中,李仁义突然告诉他,办校车公司这件事通过某种渠道,已经基本上“敲定”了,没有太大问题,当前最紧迫的是让校车赶紧到位。
“可是没有教育局的批文,那家公司也不会把车卖给我们。”汤玉坤回忆说,当时李仁义让他再想想别的“办法”。
尽管没有明说,但汤玉坤自认为“理解”了会长的意思。
在那次会面后结束后,汤玉坤用自己的手机联系了台州路桥一个办假证的小广告,汤负责提供教育局印章和相关文件模板。双方在当地一个公园内完成了这笔“交易”,伪造的萝卜章花了200多元,伪造文件花了1800多元。
尽管材料全是伪造的,但购买校车不成问题。2013年8月,52辆校车分成两批,从安徽的客车厂商那里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温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