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
周 英
按照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河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煤炭行业高校,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启动了学校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组织管理体制、培养层次和培养阶段、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实践。
1.成立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领导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在组织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了“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校企协作组。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卓越计划”重要政策措施的协调、制订和决策,重要问题的协商解决,领导“卓越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卓越计划”工作方案的拟定,协调行业企业和相关专家组织参与“卓越计划”,负责“卓越计划”具体实施工作。由分管副校长、试点专业负责人、合作企业负责人、企业高级工程师等组成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协作组,参与制订联合培养方案和具体工程实践实施方案,落实企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同时,在各学院还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小组,由各试点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担任正、副组长,成员包括企业资深工程师、专业负责人、相关教授等。负责本学院工作方案、试点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的制订(总学时控制在2400学时左右,不同的专业也可以作适当的调整)及教学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其中,试点专业的培养标准要依据国家发布的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制订。
2.依托特色优势学科,明确人才培养层次和地位。在培养层次和学生遴选上,学校依托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硕士、博士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和二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等,以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7个传统特色优势工科专业为试点对象,开展试点工作,培养工程科技创新本科人才。根据学生志愿和择优录取的原则,直接通过高考招生录取的方式选拔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实验班”,或者从校内现有各年级学生遴选,每个专业60名学生。为保障培养质量,试点班在试点初期将严格控制数量,待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之后,再扩大试点专业、层次及学生规模。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在培养模式及学籍管理上,以本科型工程师培养为主,实施本科型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本科学生的工程实践时间(包括毕业设计)累计要达到1年,即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累计1年。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养成工程创新的意识。各个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的特点,安排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环节主要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部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专业实验、毕业设计等。可以采用在企业进行1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者工程实践,也可以采用在企业进行3个月至1年的专业实习或者工程实践,学校对本科实验班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籍管理灵活机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在第二学年实行“自愿选择、适时分流、适量增补”的进入和转出机制。可以从校内相应专业中选拔学生进入实验班,对不适应的学生可以转出到相应的专业继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