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一个单亲家庭的父与子的心灵对话
2002-12-26    杨菊芳

字体大小:

  徐乃玉,京城媒体广告圈中的一杆老枪。现任《购物导报》广告部主任,行业报广告协会理事。

  徐乃玉却有一段坎坷的人生。别看他曾在央视“东方时空”上演过一回“咱北京人也是活雷锋”的真实喜剧,在“综艺大观”中与牛群合作过小品“拟音——喝凉水”,在朋友聚会时常常来一段滑稽表演,他和他儿子的故事,却让他的山东老乡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听得直掉眼泪。

  ■儿子当兵后在信里告诉他:“从小到大您知道是什么伴着我吗?——孤独。直到现在它也是我想甩也甩不掉的伴随者。至于它要伴我多久,我不知道……”

  徐乃玉和前妻离婚时,儿子才5岁。儿子判给了他。

  那时他正被借调到《北京晚报》当摄影记者。

  他那样的热爱摄影,热爱新闻事业,生活的挫折使他更加忘我地投身于事业。他把儿子送进幼儿园全托。可如果赶上周日有采访任务,他就不得不常常带上儿子。

  有一次,他带着儿子去西单商场拍片。拍了几张后,一回头发现儿子没了。他急得在人堆里团团转。忽然听见大喇叭里广播谁的孩子丢了,才把哭得泪人似的孩子找回来。出了商场,儿子说:“爸爸给我也照张相吧。”胶卷已经拍光了,为了哄儿子高兴,他给儿子“拍”了好几张。看着镜头里儿子带着泪痕的傻乎乎的笑脸,他把脸藏在相机后面掉眼泪。

  1987年,他调进了《中国经营报》的前身《中国农村经营报》,分到社会事业部。

  他是做着当摄影记者的美梦走进这家报社的,万万没想到,“社会事业部”是报社创收的部门,主要的业务是拉广告。

  他就这么走上了媒体广告人的道路。

  他常常需要出差。不出差的日子,也是从早到晚在北京的城乡到处跑。

  而他的儿子,已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当时的北京市,又没有一所寄宿制小学。

  他不能为了照管上小学的儿子不出去跑。相反,为了养活儿子,他只有跑得更多。他的收入,主要靠广告提成。而报社的收入,主要靠社会事业部包括他在内的一干人马拉来的广告。

  每个月他都要给儿子买回成箱的方便面。他教会了儿子用开水泡方便面,这样他不在家的时候儿子就可以自己动手解决肚子问题了。有一次家里的方便面吃完了,儿子就用开水泡挂面。尽管小肚子饿得咕咕叫,儿子也没法把半生不熟的挂面咽下去。

  不止一次,儿子把家门的钥匙丢了,就睡在楼道里。

  又有一次,儿子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报纸烧老玉米吃,引起了火灾。街坊冲进他的家把火扑灭,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徐乃玉出差回来,邻居见到他,骂他不称父亲的职。居委会找他谈话,警告他:再不照顾好孩子,就去报社告他。

  他回到家里,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儿子躲在屋角,怯生生望着他,他的心碎了。

  他开始把儿子轮番寄托在同事、朋友甚至他的广告客户家。中国经营报社凡是有孩子的女同志,都把他的儿子领到家里住过。

  报社领导特别作出一条规定:只有徐乃玉可以带孩子参加报社的活动。

  在学校、在大院里,儿子有时非常淘气,可在寄住的叔叔伯伯阿姨家里,儿子却出奇的老实。儿子平时不爱讲话,可一开口,常常讲些非常大人气的话。

  “你儿子真懂事!”朋友和同事常常这样对徐乃玉夸他的儿子。

  徐乃玉那颗总为儿子悬着的心,就变得稍稍安定些了。

  ■儿子6岁时对他说:“爸,你千万别找对象,以后我长大了开汽车,我养活你……”可徐乃玉还是结婚了

  儿子14岁那年,徐乃玉决定结婚。

  未婚妻是在1991年7月,徐乃玉和同事去采访北京电视台《今晚我们相识》举行的一次单身男女大型联谊会时认识的。

  到今天徐乃玉也无法明白地告诉自己:当初和同事一道去采访这个单身男女的联谊会,而且在这个联谊会上找到了意中人,是无意,还是有心。

  他明白的是:让自己下定决心第二次走进婚姻殿堂的,是在两人后来长达3年的交往中,他感觉到的这个女子的温存和善良。他相信这个女子能够包容和善待他的儿子。

  但他怎样来告诉儿子自己的这个决定?

  他忘不了儿子6岁时讲的一番话——

  那是个周六,他去幼儿园接儿子。儿子一见他就说:“爸,你老了。”他说:“是啊,爸现在特忙。”儿子问:“你忙什么呢?忙着找对象吧?爸,你千万别找对象,以后我长大了开汽车,养活你……你答应我,家里不许来女的!”

  在漫长的独身生活中,徐乃玉不是没有碰上过让自己心动的女人,可一想起儿子这番话,他就把再婚的念头压下去了。

  这一次,他却不想再错过了。儿子即将从少年跨入青年,应该可以承受这件事情了。而且,他觉得自己很难再碰上这么懂情懂理的女人了。对这个比自己小11岁的女子,他什么都没有瞒她——自己离婚的原因,自己的家世,自己的优点,自己的缺点,和自己的儿子。他和她谈得最多的是自己的儿子。

  徐乃玉和儿子的谈话是在一个晚上。

  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爸爸认识了一个阿姨……”敏感的、聪明的儿子一下子猜着了:“你们打算结婚,是吧?”他没有正面回答儿子,反问道:“你怎么想?”儿子沉默了一刻,作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结婚和不结婚,都是您的自由……”

  徐乃玉曾经设想过儿子的态度。一种,是直截了当说:我不同意。另外一种,是说:我不管,你爱结不结——实际上还是不同意,现在儿子采用了第二种表达方式。

  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儿子下面的话:“可有一点,要是您真要结婚,您要对人家好一点,别让您和妈妈的悲剧再一次发生了。您的脾气急躁,您得改……”

  徐乃玉感动得差点没掉下泪来,他真想一把把儿子搂过来,不过积习束缚了他的双手,他只在心里大声叫着:“我的好儿子,我的懂事的、早熟的儿子啊!”

  轮到儿子问他了:“对她……我将来是叫妈妈还是叫阿姨?”

  他说:“随你。”

  儿子想了想说:“那我叫她阿姨,我觉得这样更真实。”

  尽管儿子在自己的再婚问题上表现得出人意料的大度和懂事,徐乃玉思忖再三,还是没让儿子参加自己的婚礼。他太了解儿子了,他怕自己的婚礼刺伤敏感的儿子。

  婚后,妻子平时仍然住在娘家,只在周末和周日,才到位于海淀白石桥徐乃玉的那个一室一厅的家中来。这样安排,当然还是为了儿子。

  3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儿子和妻子的话都不多。而徐乃玉看得出来:妻子对继子努力履行做母亲的职责,儿子也对继母努力保持着基本的礼节。

  但徐乃玉仍然时时为儿子担心:单亲家庭的种种不正常的生活,给儿子的性格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随着儿子的长大,这烙印必会对儿子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影响。思来想去,徐乃玉认定矫治儿子这烙印的地方只有一个:军营。

  他自己就是当兵出身。1969年,17岁,还不到当兵的年龄,硬是自己跑到了招兵办公室,靠软磨硬泡穿上了军装。一趟军列把他和数百名青年一道从首都北京拉到了大西北的甘肃,靠自己的聪明、好强和苦干,在部队入了党。他始终认为,自己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的勤奋、坚韧、吃苦耐劳——这些都是他赖以从一无所有到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本钱,就是5年军营生活铸就的。

  他试着和上了中学的儿子谈:徐楠,要不咱先不念书了,到部队锻炼几年再接着念,怎么样?

  儿子不吭气。

  妻子劝他:别让孩子感到压力,孩子还这么小,过几年再当兵也不晚。有一天,徐乃玉接到儿子的老师的电话,说儿子头天晚上在自习时间,从学校翻墙出去打电子游戏机。

  徐乃玉一听就火了,赶到学校,把正在上课的儿子一把从教室拽了出去,还把他的书包拿走了。

  晚上儿子回到家里,问:“爸爸,是不是你把我的书包拿走了?”

   “是。”他说。

  儿子对着他看了近 5 分钟,一句话没说,一转身,上了阳台。

  深夜两点了,儿子还没有回到房间。徐乃玉悄悄走到阳台一看,儿子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仰着头,一动不动望着天上的月亮,两行眼泪在面颊上无声地流淌,又一滴一滴地落到儿子的前胸和地上。

  徐乃玉的心针扎似的疼了起来。他走到儿子身边坐下,对儿子说:“徐楠,虽然你在哭,我还得问问你。昨天你去学校,晚上跳墙出去对不对?”儿子哽咽着说:“不对。”“你出去玩游戏机玩到12点,对不对?”“不对。”“你承认你昨天做得不对了,我承认我今天做得也不对。第一,不该到课堂把你拽出来;第二,不该把你书包拿走。徐楠,我知道你有许多苦衷……”

  儿子的眼泪哗哗地流。

  儿子哭完了,平静了,对徐乃玉说:“爸,咱俩是不是到河边走走散散心?”

  这一对父子就从家里走到大自然中去了。在清冷的月光下,从昆玉河的南段一直走到北段,又走回来。

  儿子对徐乃玉说:“自从您和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我了。我住的百家屋,吃的百家饭。方便面吃到后来,我都不用开水泡了……您什么时候带我出去玩过?您也从来没有问过我:你需要什么?还有,我现在在学校的情况,您知道吗?”

  儿子是在问父亲,也是在问自己:“您结婚了,找到自己归宿了,妈妈也结婚了,我在家的意义是不是不大了?”

  “爸,您不是一直希望我当兵吗?我今年就去当吧。您去找军队安置办公室的人说说,把我分到祖国最边远的哨所去,就两三个人,我到那儿去站岗,站一辈子……”

  儿子那颗小小的心,多么孤独啊,孤独到没有人能够接近它,包括他的父亲;又是多么的寥远,远在天边,不想回到他置身的世界来。可儿子,爸爸想让你当兵,不是为了卸包袱,更不是让你去“避世”啊。

  新兵出发那天,徐乃玉亲自把儿子送到西客站。

  他把儿子交给接兵的团长,只和团长说几句话,转过身来,就找不到儿子了。

  偌大的厅里,满眼全是青春的脸庞,满眼全是绿色的军装。

  他一步一步挪出大厅,趴在门外的落地窗玻璃上,使劲找自己的儿子。终于,在一个绿色的方阵中,他看到了儿子,正低着头坐在背包上想事。那是他无比熟悉的姿势,无比熟悉的身影。他就死死盯住儿子,直到新兵起身整队走进站台。这时他的眼泪, 如同断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了下来。

  ■对于16岁就把儿子送去当兵,徐乃玉感到过对儿子的亏欠,却从来没有感到过后悔。他始终认为: 只有军人的集体主义精神、铁的纪律、艰苦的工作和庄严的职责,才能让儿子成长为栋梁材

  儿子在部队表现得很好,还在新兵连就当了副班长。新兵集训结束,儿子被分到坦克某部,一年后又当上了班长。

  儿子的年龄是全团最小的,又来自城市,为了所取得的进步,吃了不少苦。

  每当儿子思想有了大的波动,徐乃玉不管自己当时多忙,在什么地方,都会撂下手头的工作去部队看儿子。

  儿子当兵后第一次探家,父子俩有过一次长谈。

  儿子问:“爸,您了解我的心吗?”

  徐乃玉说:“有些我不了解,有些,爸能分析得出来。”

  儿子说:“您不了解。在我这个年龄的孩子思想很复杂,您和我在一起的日子又是那样屈指可数。就像我的早熟,从小街坊和您报社的叔叔阿姨就夸我懂事,可这种‘懂事’对我是个痛苦是个压抑您知道吗?这种‘懂事’让我从来没有享受过童年的欢乐。我也是个和别人的孩子没什么区别的孩子,我也想得到爸爸妈妈的宠爱,扑到爸爸妈妈怀里撒娇,让爸爸妈妈带着逛公园、吃麦当劳、到游乐园玩游艺……可我得不到。相反,我得让您高兴,也得让寄养我的叔叔阿姨别讨厌我不收留我,我不得不作出‘懂事’的样子来,不得不说那些‘懂事’的话……”

  这是儿子第一次对父亲如此坦诚地说出自己童年的感受。

  “儿子,爸对不起你!”徐乃玉说。对儿子的爱和怜,在这一刻,如同开了闸的江水,从胸臆间奔腾而出。“我跟你妈分手后,你跟着我。我的条件比较差,管你比较少。像咱们这种家庭的孩子就两种结局:一种是顺着深渊滑下去,最后把自己毁了;一种是在逆境中发愤图强。儿子,你是第二种,爸感到非常庆幸……”  看到父亲这样难过,儿子反过来安慰父亲:“原来我觉得自己是个没人管的孩子,现在我大了,爸爸对我不错,妈妈对我也不错。爸您放心,我一定在部队好好干……”

  儿子说到做到。当兵3年后,儿子考上了军校,那一年全师一共只有4个人考上。20岁,儿子入了党。

  儿子的思想不是没有反复。当儿子为了获准报考军校的资格,以初中的文化底子,用一年的时间去突击3年的高中课程,中途跟不上的时候;当儿子考入军校后,面对艰深的大学课程,不得不没日没夜抱着书本啃的时候,也怨过“命”,也想过打退堂鼓。这时候,最有效的疗治剂,便是父亲的开导,父亲的鼓励。

  ■做一个军人的光荣,让儿子理解了父亲为自己选择的前途也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深情

  另一方面,徐乃玉也发现,儿子在自己心中占的位置越来越重了。

  儿子的一举一动都牵着他的心。儿子在部队遇上什么难事,或者从电话里听出儿子的心情不那么好,他就连饭都吃不下去。

  接读儿子的来信,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和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儿子的信,不但充满着温情、聪慧,还充满着幽默,儿子在他面前时从来不曾流露出来的幽默。他也没有想到儿子的文笔会这么优美。

  儿子的每一句问候,每一句温情的话,都让他感到无比的温暖,一遍又一遍回味。

  他老想为儿子多做一点事。儿子对外语特别感兴趣,他就买了许多学外语的书寄给儿子。给儿子买的另一类书是关于公共关系语言交流方面的,他知道儿子不善于交际不爱讲话的弱点,希望这类书对提高儿子的语言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帮助。

  每次儿子回京探亲,徐乃玉都亲自去车站接。每次久别后的重逢,父子都要紧紧拥抱。

  而儿子不愿回父亲的家——经过多年的奋斗,徐乃玉终于为自己和家庭买上了一套宽敞的公寓房;儿子也不愿回母亲的家。儿子执著地一个人住在自己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老房子里,虽然这房子很小,而且一年比一年更老旧。

  徐乃玉便带着妻子去看儿子。

  有时候徐乃玉也留下来陪儿子过夜。

  父子俩有时谈到很晚。儿子给父亲讲述部队的生活,谈自己的长官、战友、训练、学习、娱乐。谈到在部队演节目,儿子就说:“爸 ,我给您演一段相声吧,您看逗不逗——‘你是一个新兵蛋子吧……’”儿子也继承了他的在表演方面的才能。

  父子俩有时也翻出儿子小时候的照片,一边看,一边回忆着那些久远的往事。徐乃玉会说:“徐楠,你知道你小时候让我受过多大的感动吗?大概是你7岁的时候吧,有一天我特晚才回家,你喜滋滋对我说:‘爸,我会做饭了,我给你做好饭了。’我问做的什么,你拿出一盘炒鸡蛋。鸡蛋是在油没热的时候就放下去的,一咬黏黏糊糊,还有一股生油味。你还问我好吃不好吃,我就一个劲儿说好吃,好吃……”

  这些回忆,常常让父子俩都含着泪微笑起来。

  更多的时候,是儿子一个人玩他的电脑。

  徐乃玉觉得自己和长大了的儿子更像朋友。不是那种亲密无间,在一起无话不谈、无拘无束的朋友;而是,彼此都对对方怀着深深的爱和体恤,彼此都想更近地走向对方,在一起时,却都对对方带有一点客气,一点小心,惟恐自己哪句话或哪个举动,会在不经意间伤了对方的心的朋友。

  徐乃玉总想能回到儿子的童年时代,把儿子不曾享受过的童年的欢乐还给儿子。他常常怀着羡慕,有时甚至是嫉妒的心情,看朋友或同事的儿子或女儿,趴在父亲的怀里撒娇;或者,刚被父亲打完屁股,眼泪还没干呢,又“爸爸”“爸爸”地叫个不停了。他对儿子,自从和前妻离异,就没有打过一下。顶多是沉下脸呵斥一声,可这,就足以叫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儿子,更远地躲开自己了。

  他多么盼着自己和儿子,能像同事与朋友和他们的儿子或女儿一样,在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平等地、激烈地辩论;或者嬉笑着互相打上一拳,或者谁给谁来个“背挎”。他常常想象着儿子悄悄从后面扑上来,在自己后脖子上咬一口的滋味……他感到儿子也想。可当两个人都试图这么做一回时,又都不好意思了。

  人生的积习和由此形成的微妙的情感及行为方式,是多么难以改变啊。

  终于有一天,儿子越过了父子间那道心灵的沟裂。

  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徐乃玉回到老屋,陪伴回京度寒假的儿子。

  睡觉时,父子俩躺在一个床上,突然,儿子很兴奋,又很激动地说:“爸,我感谢您。”

  徐乃玉故作平静地问:“谢我什么?”“感谢您让我当兵。”

  “今天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今天我们初中同学聚会来着……”

  “徐楠你先别说,让我猜一猜……同学聚会中你小子肯定受宠了,拿你做榜样来说话,而且,肯定以你为中心合影了。”

  儿子很惊讶:“爸,您也没去,您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什么叫大人,比你多吃几年咸盐呢。”徐乃玉故意作出一副得意的样子说。

  儿子特动情地说:“爸,我的初中同学里,现在有在名牌大学读书的,也有做买卖发了财的,还有当了演员的……可大家都说,咱们谁也没有徐楠活的更有价值更光荣。同学们一个一个地和我合影,还说,以后只要有徐楠,咱们就每年聚会一次!”

  儿子把头靠在徐乃玉的肩膀上:“爸,原来我觉得您让我当兵是出于自私,是为了让您在同事朋友面前提起我的名字时有面子;现在我知道您让我当兵是为了我,除了让我知道保卫祖国的神圣,还让我知道了应该怎样做人……”

  欣慰的泪没有流到脸上,流进了徐乃玉的心里。

  转眼,儿子从军校毕业了,分配到安徽蚌埠坦克学院。

  新的环境,新的岗位,一切都要重新适应。虽然当了军官,依然需要吃苦,军人的光荣似乎从来是和吃苦紧密连在一起的。

  但儿子不会再为生活和工作中的艰苦哭鼻子了。他对徐乃玉说:“现在的苦不算什么,因为我更大的苦都吃过了。男儿应该当兵,不当兵会遗憾一辈子。人要能吃这个苦,然后才能承担得起要你承担的任何重担,和挑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险。没有吃过苦的人,即便一时挑得起重担,也不会长久。”

  听了儿子的话,徐乃玉想:儿子所说吃过的苦里,包括不包括童年时代缺少家庭温暖的苦呢?儿子心中将来准备承担的重担,又是一副什么样的担子呢?

  他没有问儿子。自己的青年时代过去了,儿子的童年也过去了。岁月不可能倒转,人生也不可能重来。人能把握的,只是现在和未来。

  那么就让自己,万分珍惜现在和儿子共同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时每一刻,去和儿子共享那种成熟了的父与子之间,亲情的欢乐吧。

  而不管儿子将自己的事业,定在什么高度,徐乃玉都将竭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儿子。他曾经为了自己的事业不顾一切地奋斗过,他也将不顾一切地支持儿子的奋斗。

  也许,这便是徐乃玉对没有享受过童年幸福的儿子,最好的补偿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浙江嘉兴南湖区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
· 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 山西柳林县政府重教做表率
· 南开大学推出“助你启航”配套服务
· 重视历史教育 构筑长久和平
· “教育产业化”始作俑者为何改弦易辙
· 横下决心 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 “教育大众化”是谁的“大众化”?
·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新思考
· 现代化的传统道德: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