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上学单程不得超40分钟,已撤并学校如有必要可恢复,班额超标不得再接收并入学生。这是《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中的最新提法。8月6日前,教育部对此将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
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已基本完成,对照该《意见》,孩子们的上学路“平坦”吗?记者近日对农村生源较多的宿迁、淮安两市进行了调查。
撤并大方向走对了
7月25日,宿迁泗阳县来安街道办陈祠堂村村口。村民们指着一排旧房子说,这就是以前的村小,年初不用了,现在村里的孩子都到镇里的小学上学。
拆并实属无奈。“学生一年比一年收得少,去年、前年每年只能收10来个。老师们匀着带,要不没事干。有没有操场和实验室?村里的学校哪整得了这个,连校舍都属危房,被上面要求整改好多次!”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
像陈祠堂这样“学生比老师多不了几个”的学校,前几年并非个别现象。2009年,洪泽县12所农村初中在校生4612人,每校不足400人,仁和中学秋季初一只招到12人。而10年前,这些学校在校生都在1000人左右。另一尴尬是,全县农村初中教师573人,按照1:17.5的师生比计算,超了310名教师;而按课程设置,又缺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教师32名。
洪泽县教育局局长马斌说,生源少、设施差、师资弱是这些农村学校的共同特点。入学儿童逐年减少,有的无法单独开班。条件差,该开的课程开不起来,新老师不肯来,老老师退不下去,教育质量持续下滑。2009年中考,洪泽全县考生4439人,其中农村考生2039人,而全县前100名中农村考生仅8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村办学校、处处读书声的村小模式已不适应形势了,不改是对农村学生的不负责。”
2009年前后,宿迁市启动了村小撤并:至2011年底,仅宿豫区、泗洪县就撤并村小约183所。
布局调整后,教育资源得到了高效、集约利用。更重要的是,学生集中到城镇中心校,抹平了城乡教育鸿沟。泗洪县界集镇中心小学校长汪振德说,村小的学生安置到镇中心小学就读后,没上过音体美的上了音体美,没跑过塑胶跑道的有了塑胶跑道,村小过去的问题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