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追问“最难就业季” 是否名副其实?
2013-06-14    新华网-沈阳晚报

字体大小: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上述数据,为2013年打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标签。国有大中型制造企业人员需求急剧萎缩,让今年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更显艰难。但也有数据显示,以私营、民营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用工数量激增。

  最难就业季,是否名副其实?

  “最难”到底难在了哪里?

  大学生就业尴尬困局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现状

  工科:国企需求少

  文科:薪酬降两成

  制造业疲软,是不争的事实。

  张凯(化名)决定去富士康碰碰运气了,尽管工作单位远在山西,尽管如此选择有很多不情愿,但是急于就业的张凯最后还是下了决心。他的想法是:去看看,也许可以接受也说不定。

  张凯是沈阳市某工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应届毕业生,往年该专业的就业形势一直很乐观。2012年,该校应届毕业生签约沈飞等一些国有背景的大型制造企业的人数接近200人。但是今年,上述国有大中型企业劳动力需求萎缩,招聘的人数甚至“用一只手就数得出来”。

  张凯说:“去年10月,一家国家电网下边的企业来学校开招聘会,上一年度,这个企业在我们学校招了100多人。这次来招聘的人就说,今年的形势不好,能签就赶紧签了吧!可是到最后,这家电厂一个也没签。”

  国有大中型制造企业用工锐减,成就了富士康在该校的“大户”形象,招聘超过100人。张凯说:“去了就是下车间,做的工作和中专毕业生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月

  薪3000元,这对于来自农村的张凯来说,颇有吸引力。

  与工科比起来,该校文科专业的就业形势稍微乐观一些。英语专业毕业生小鲁说:“股票、证券行业翻译,补习班老师,还有就是旅行社导游什么的,职位肯定是有的。但待遇压得很低,去年怎么还能1800元、2000元出点头呢,今年很多就给1500元。”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985、211这样的重点院校毕业生身上。沈阳某211院校广电专业毕业班,除了八九个出国的,找到工作的超不过三分之一。

  矛盾

  这边:学生就业难

  那边:职位数增加

  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目前为止就业率不超过三成,2013年被冠之以“史上最难就业季”似乎并不为过。但事实上,造成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结为市场需求问题。

  沈阳某高校负责就业指导老师范云(化名)认为,2013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确实是10年来最严峻的一年。不过,范云认为这并非意味着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他说:“压力确实很大。不过,据我了解的情况来看,第三产业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来自智联招聘的统计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智联招聘沈阳城市经理金丽娜告诉记者:“单纯从统计数据上看,在线企业数、在线职位数都是有增长的,全国都是这样。具体到沈阳,在线招聘的企业数有30%的增长,职位数同时也在增长。”

  其中,规模在99人以下的小型企业整体职位量占到了社会总体职位量的43%。但小企业、民营企业由于不够知名而很难引起毕业生的兴趣。而除了一些主观因素外,真正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人才供求的不平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最难就业季"说法有些夸张 就业稳定
· 别让“坑人”专业毁青年人的梦
· 如何渡过最难就业季?中国高等教育的供求与转型
· 陈安:最难就业季原因与对策分析
· 职校生“逆袭”最难就业季
· 人社部:史上最难就业季或再持续五年
· 高校出“组合拳”积极应对“最难就业季”
· 中国大学生遭遇"最难就业季":机会公平最重要
· 三大“就业门槛”加剧“史上最难就业季”
· 教育部回应最难就业季:努力不降低学生就业率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1994-2025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