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声音
杨三喜: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就近上好学校
2017-04-19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如何确定多校划片的区域、多校划片的范围,保证每个学生在片区内优质资源的机会均等,如何根据学生志愿进行派位,都不容忽视。

  北京市为学区房降温再放大招。日前,北京市公布2017年入学政策,明确提出实施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扩大参与多校划片的学校数量和比例,意在使更多学生参与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机会,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新政策明确,不符合实际居住条件的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均不得作为“点对点”入学资格条件。

  扩大多校划片的数量和比例、“六年一学位”以及过道学区房等不具备入学资格,这些早前的一系列举措增加了入学的不确定性,对于降低学区房的择校功能、遏制学区房的过度炒作、改善教育公平,均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以往多实行单校划片,即一个学校对应一个学区。它虽然限制了择校,但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几乎不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另一方面,好的学区对应的学校好,学区内的学生都可以上好学校,其他学区的学生则没有上好学校的机会,而能否获得这种机会的主要条件在于是否拥有学区房。在学校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就成为一种“拼爹游戏”,不仅有损教育公平,也刺激了学区房的炒作,其影响远远溢出了教育本身。中等收入群体对阶层固化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源自学区房这一阶层上升“船票”的价格越来越高。

  不过,目前实施多校划片是有条件的,如何确定多校划片的区域、多校划片的范围,保证每个学生在片区内优质资源的机会均等,如何根据学生志愿进行派位,都不容忽视。决策过程应当力争公开公正,确保科学和民主。全市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将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全程记录,供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非常有必要。加强监管,严防划片与派位过程中的腐败与不公,是确保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

  不管是单校划片还是多校划片,都只是缓解择校的权宜之计,最根本的还是缩小区域、校际差异,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北京首次提出从市级层面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区域间和区域内资源布局均衡,无疑是遏制学区房炒作的亮点。在城市近郊区、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密集地区新建一批优质学校,在郊区新建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城6区启动加大对一般学校的精准扶持等政策,均值得期待。

  在全市范围内统筹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对于治理北京大城市病也有积极意义。优质学校集中在城6区等个别区域,必然导致人口向这些区域集中,加剧中心城区的人口、交通压力,从而妨碍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和大城市病的治理。

  此次入学新政还明确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小升初“推优”入学,并规定各区招收特长生比例要降到本区初中招生总人数4%以内,这有利于解决“推优”导致的一系列负面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免试就近入学。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意味着免试就近入学之外,其他入学途径变窄,房产在决定优质教育资源获得上的作用更重要。

  择校的可能性越窄,对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要求也就更强烈。所以,必须持续加大教育均衡力度,否则入学政策的调整于缓解择校热、学区房热就不过是扬汤止沸。免试就近入学是教育公平的要求,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就近上好学校,更关乎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55届ICANN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机会
· 新疆:2016年底所有农村幼儿将实现就近免费入园
· 什么是好学校?咋是好学生?教育盼“绿色标准”
· “好学校”需重新定义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 沈晓明呼吁:家长不能为了满足虚荣心而择校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