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发展研究
新世纪教育五大趋势
2001-11-06    立德国际教育研究院(香港)

字体大小:

  21世纪全球教育的行动纲领,必须建立在教育既是崇高事业、又是新兴产业的这一革命性变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育开始走进知识经济生产活动的中心并迅速成为知识经济百业之基、百业之首的新兴产业的巨大活力,和其直接推动崇高的教育事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最基础和最前沿的战略地位等有利条件,站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同发展的时代高度,重新审视20世纪80~90年代,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已经取得的成就,挺立知识经济的潮头,把握和推动新世纪教育主要领域、主要层面发展与改革的大趋势,从而塑造出新世纪全球教育壮丽的未来。

  大趋势之一:教育从基础产业,向基础、主导、先导相结合的产业体系加快演进。

  新世纪的教育,随着知识经济的成长与壮大,教育作为参与人数最多(教育者和全民性受教育者的总和)、覆盖面最广(整个地球)、持续性最长(人的终身和经济社会发展无终端的进程)的基础性产业的地位不断巩固和壮大,而且教育全局性、先导性的功能,也将不断深入知识经济的中心地带和核心领域,教育不仅是支撑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而且大有可为地将成长为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先导产业,最终形成基础、主导、先导相结合的教育产业体系。

  大趋势之二:学校教育的宝塔结构,由精英教育的瘦长型向全民教育的壮实型加快演进。

  新世纪全球学校教育的宝塔结构,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依次急剧缩小的瘦长型宝塔之精英教育的旧形态,加快向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基本接近的壮实型宝塔之全民教育的新形态转变。只有加快这种演进的步伐,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各种高学历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趋势之三:以书为本的学历教育,向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教育加快演进。

  为了适应直接参与知识经济运行的需要,适应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新世纪教育的目的,必须由以书为本、以知识为本的学历教育为主要目的,向以学历教育为载体,以人为本、以人的创新能力教育为目的的发展方向实行根本性的转变。只有加快这种根本性的转变,才能根除“高分低能”、“高学历低能力”的积弊,以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和研究开发创新能力源源不断的需求。

  大趋势之四:从阶段性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加快演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的层出不穷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加快,只靠学校阶段性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求。新世纪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主动打破学校阶段性教育的束缚,在营造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向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根本性转变。

  大趋势之五:教育科学,从部门专业学科向综合性大教育大学科演进。

  新世纪的教育科学,由于研究对象已经是从经济生产活动的边缘走向中心的大教育,既是新兴产业又是崇高事业的大教育,由于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关联度日益提高,必将冲破传统教育部门专业学科的束缚,向教育部门为主社会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性的大学科演进,因而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有相当大的转变与发展。

  21世纪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呼唤大教育学。

  知识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呼唤大教育学。

  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呼唤大教育学。

  (摘自《教育世纪(第一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顾明远:也谈“教育是什么”
· 网络时代的教育趋向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注重分类指导 体现和谐教育
· 解读“南山教育现象”
· 2004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农村教育要富民
· 教育论坛: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
· 53万娃网上听课 天津农村教育全国领先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