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000号议案——由王斌泰、蒋作斌、杨泉明、欧可平、胡平平、李文成等376名代表提交的“关于加快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议案”,成为本次会议联名人数最多的议案
“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于新的历史背景,需要适时修改《义务教育法》。”王斌泰等376名代表在议案中提出,《修改义务教育法》要在以下十个方面实现指导思想和制度上的创新:
一是进一步强调发展义务教育的重要指导原则。十六大报告中对教育方针作了一次新的阐述,强调了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必须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要把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新阶段实施义务教育的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并落实在各项制度和措施之中。
二是确立义务教育的新的管理体制。从立法上确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特别是要依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并保持这一管理体制的相对稳定。
三是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的有效保障机制,从根本上保障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要借鉴外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的有效模式,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地方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分级分担的制度。同时,建立中央财政对经济困难地区义务教育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和具有导向性的专项工程制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经费,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所需资金。
四是总结近年来实施的义务教育收费管理的经验,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的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收费管理,坚决治理义务教育学校乱收费。
五是总结多年来义务教育助学的经验,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绝对贫困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城市低保家庭的子女、残疾家庭的子女等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给予资助,并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推行。
六是建立鼓励社会各界对义务教育捐赠的优惠制度。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准予在交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七是建立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的有关制度。现行按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做法,不利于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和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必须修改现在的做法,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八是建立社区参与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和监督的制度。要以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为先导,探索建立以“育人为本,民主管理,社区参与,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服务社区”的现代义务教育学校制度。
九是建立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的定期轮换制。在继续实行鼓励教师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政策的同时,为适应人才合理流动的趋势,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建立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的定期轮换制。
十是增强《义务教育法》的可操作性,提高《义务教育法》的立法水平和质量。《义务教育法》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制定的,当时立法经验不足,有关的法律条文还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够强。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完全可以修改制定出比较完善的《义务教育法》。(本报记者 刘继安 储召生)
数据
2002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两基”的县(市、区)累计2598个,占全国县数的90%以上;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3%,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9.7%。全国初中在校生达6687万人,比1990年增加2770万人,增幅约60%。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约两亿人。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分析,2002年全国绝对贫困人口为2820万,农村低收入人口为5825万,城市低保人口为1989万。按其中有18%至20%的人口为学龄人口计算,全国因家庭困难影响就学的青少年约为2000万至3000万。
2001年,全国农村普通中学预算内事业经费生均拨款仅有10.54元,农村普通小学基建支出生均只有1.32元。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中西部地区农村的抽样调查:样本小学、初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占37.8%、45.9%;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70.3%;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占22.3%、28.8%;购教具、墨水、纸本、粉笔资金不足的占32.5%和35%。目前,全国大约有3000万平方米学校危房必须立即拆除或停用。
背景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86年7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来,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到2000年年底,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进入新世纪,《义务教育法》实施的环境和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国农村税费制度已经进行了重大改革,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义务教育的实施面临着新的挑战: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基础薄弱。全国还有450个县级单位(占全国10%)未实现“普九”,并且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已经“普九”的广大农村地区工作基础相当薄弱。部分农村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巩固提高的任务十分繁重。
——义务教育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很不平衡。同一地区学校间的差距也较大。大中城市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批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差异明显,不能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完善和健全。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开和义务教育规模的扩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突出。部分地区仍存在拖欠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问题,不少学校基本办学经费、危房改造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地方教育负债数额较大。
——弱势群体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亟待依法保障和规范。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需要各方面的扶持。
——义务教育的质量效益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有待总结、规范,学校乱收费现象有待加强治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和教学亟须改革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