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民族教育 > 各地研究
经堂教育改良初探
2001-11-15    刘永安

字体大小:

  关键词:经堂教育宗教教育回族教育

  来源:《工作通讯》1997.8

  公元651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历经约七百多年到宋元明时伊斯兰教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稳定阶段.在这段空前历史中,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有了一定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朝信仰伊斯兰的回族已经形成,并不断生息繁衍,分布亦日益分散。清真寺普遍设立,原先的那种只靠外来学者及弟子来宣传教义,主持教务的办法已不再适应快速发展的新格局,而需要一批专业人员在各地宣讲教义,主持寺内外教务等。明中叶以后,明王朝又采取了“片板不许下海”的闭关锁国政策,致使和海外中断来往。外国的稷斯林进不来,中国的穆斯林也不能出外学习宗教知识。因此,中国伊斯兰教职业者后继乏人的现象日益突出。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汉语成为这个民族的共同的语言,原来穆斯林使用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中亚各族语不仅不再通用,甚至被视作“夷语”“胡语”,渐渐地被遗忘,同时人们都在积极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兰经》等伊斯兰教经典缺乏学习和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有外教人提问或责难便茫然不知所措。如此下去,要使伊斯兰教保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有力的教育阵地来培养专门的人才。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于是开创中国的伊斯兰教育便成为燃眉之急.明中叶以后,回族经济稳定发展,使穆斯林在清真寺培养宗教接班人有了比较稳定的经济基础.此时,中国的伊斯兰经堂教育遂应运而生。胡登洲正是生活于这样的年代,他自幼学习汉文、儒学,后跟从一位同乡的名师学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义,对伊斯兰教有较深的造诣,后赴麦加朝觐,归国后看到伊斯兰教在中国的衰微状况,随立志兴办伊斯兰教育,阐扬伊斯兰教。

  先让我们纵观一下经堂教育的产生和背景及历史条件:由于明中叶后的明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原先可以使用阿拉伯语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的穆斯林完全生活在一个汉文化的世界,要得保存和发展伊斯兰教就须采取必要的方针措施——开创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以达到这一目的。这一举措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并对今后开辟伊斯兰教教育之路起着深远的影响。

  经堂教育,又称“寺院教育”或“回文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的一种私塾式的宗教教育,这种教育在清真寺内进行。由阿訇招收若干名学员,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伊斯兰教的各种经典和宗教功课。

  经堂教育课程设置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即小学部和大学部。小学部又称“经学”或“小学儿”,既是向穆斯林青少年普及宗教知识的启蒙教育,又是为今后经堂教育大学部提供学员做准备的初级班,一般招收六、七岁的儿童入学,教师多由“二阿訇”或“满拉”(大的学员)来担任。教授方法为中国私塾式,课程大致分为二类;阿拉伯语和初级宗教知识。

  在小学部的这一阶段中,经堂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先让学生认清每个字母的形体及名称,会读会写;背念记忆老师的拼音口诀,这些口诀由阿訇所编,再口授给学生。尽管拼音口诀夹杂着波斯语但容易上口,也就便於记忆,而这样的发音方法却是汉语方言及阿拉伯语,波斯语的混合音,待学生们能够拼读单词以后,教师就开始给他们教授诵读《古兰经》的选读本.从读单词到句子至到《古兰经》较短的章节,并要求背诵。同时还进行一些初级宗教知识的普及教育,如学一些宗教日常生活中各种析诗词,或赞颂词之类。

  众所周知,当时对语言的教授所采的办法是由于语言的教学研究及推广,特别是理论指导尚未像今日这样的发达,无论从方法,设施等均受到一定的制约。那么我们今天知道,无论是那一种语言都有它的一套教学理论,也是一门学科,其最终目的是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做为用阿拉伯语启示的《古兰经》也不例外,都应最规范准确地去教授它,学习它,特别是初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先入为主”的原因,学员应一开始就接受严格的正规的训练,一旦定音就很难斧正.经堂教育在初级阶段就有这方面的不足.不过,现在的初级经堂教育似乎己做了改进或提高,另则,有相当一部分学员,特别是少儿都是在非正式的暑假业余班参加学习.实际上这就是过去经堂教育的小学部的职能,但对于教学的质量理当以规范化,科学化为根本。

  按照经堂教育的步骤,结束了小学部的课程后,学员就要转入大学部.可以说,正式的经堂教育是以此为开始的,大学都是先学阿拉伯语语法、修辞等.按照规定学完阿拉伯语经典课程后,最后再学波斯语,称做“过法尔西”,即仅过一遍。

  概括地说:经堂教育的全部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课二部分.基础课包括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三门.实际这些都是掌握阿拉伯语的工具课。专业课包括:认主学、教法学、圣训学、哲学,《古兰经》经注及波斯语文法等。

  以上是经堂教育课程设置的大体情况,至于让学员毕业后达到什么样的水准,并没有明确规定。有关教堂教学的教材选用大致是这样.自经堂教育形成后,由于其传授方式主要系取口授的方法(学贝汉文基础普遍较差,所以他们没有养成听课作笔记的习惯),对教材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区各学派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讲有十三种读本是各地经堂教学中必读的,俗称“十三本经”,它们分别是:

  1.连五本包括《索尔夫》《穆尔则》《咱加》《米额台·阿米东》《米素巴哈》5卷,是学习阿拉伯语词法、句法的基础课本。

  2.《遭五·米素巴哈》是对《连五本》卷5《米素巴哈》的诠解,作者系波斯学者艾卜·法塔教·纳速尔丁·穆图勒孜。

  3.《满俩》又名《舍拉哈·卡非耶》是对埃及学者伊本’哈吉布所著语法著作《卡非》的诠解,作者系波斯人阿布杜·拉哈曼加米。

  4.《白亚尼》修辞学著作,作者是中亚呼罗珊著名学者赛尔德·台夫塔札尼。

  5..《阿戛依德·伊斯俩目》作者系欧麦尔·奈赛要,边注者是《白亚尼》的作者赛尔德丁,台夫塔札尼。

  6.《舍来哈·伟嘎业》作者是麦哈木德,注释者是其孙率德仑·设黑尔,哈部裴学派的教法著作。

  7..《虎托布》是对阿拉伯语圣训的波斯文注解,圣训编选者是伊本·沃德安。

  8.《艾尔白欧》波斯本,作者哈萨莫丁,也是40段圣训的注解.

  9.《米尔萨德》波斯文,专讲修身养性,近主之道的哲学著作.作者是阿布杜拉·艾卜伯克尔。

  10.《艾什尔吐·来麦尔梯》波斯文,作者亦是《满俩》的作者,该著属伊斯兰哲学著作。

  11.《海民依·米诺哈吉》波斯文法。

  12.《古洛司汤》波斯文学著作,作者是波斯著名诗人萨迪。

  13.《古兰经》经注,《者俩来依注释》。

  从以上的十三本读本可以看出波斯语典籍在经堂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且有些阿文著作的作者亦非阿拉伯人,所以这对今后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显而易见,这些课程设置中没有一门传授汉语的理论课程,如汉语语法、词法、写作等.

  经堂教育中所使用的经堂语源有三种,阿拉伯语、波斯语、汉语。但经堂语只不过是中国伊斯兰教育中所使用的一些专用语,从属于汉语的语法范畴,并不能将其视为回族的特殊语言。

  经堂教育从起源至今已历时四百余年。它对中国伊斯兰的发展起到过重大作用,即广泛地传播了伊斯兰教,特别是中国穆斯林和世界穆斯林无法沟通的历史长河中使得伊斯兰教深入到回民大众的生活中,使已是衰微之势的伊斯兰及振兴起来,这一成就已成为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中辉煌的一页。

  今后的经堂式教育又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扬长避短,不断革新,能和现代教学步骤协调一致?我们不妨从最初经堂教学说起,当时的经堂阿语教学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从明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乃至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是紧闭国门,加上当时的教学手段落后,从语言教学阶段不准确规范,所教授的阿拉伯语带有严重的方言等其它语言的音调,有的甚至以讹传讹。如比效明显的阿语28个字母中的齿间音和带丝音等,还有发音到位的如:舌颤音,喉音等比较突出。这些字母发音自能表现阿拉伯语的词汇不同处和阿语的节奏感,经堂教学在拼读过程中只让学员机械式的去读背类似口诀式的顺口溜,再加上将波斯语汇加入其中.读背者有时不知所云.对于语法基础教材大多数是要求学生背,只重感性。不带理性,如一本《索尔夫》通常情况下,学员会背得滚瓜烂熟,但对所背的说不清楚,到此本的后半部分似乎能自己掌握一些规律或用法,但总结或提炼能力甚差。如让学员用已学过的语法或词法组成句子或一段短语却相当的困难。

  大家知道,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或途径。但接受经堂教育式的阿拉伯语教育者,绝大部分却无法用标准流畅的阿拉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前几年笔者在中东国家曾为在此亲访的中国一位阿訇当过一次翻译,颇有感触,当几位年龄学历几乎和我们的阿訇相近的阿拉伯教授以一起交谈时却由我这位学生来做不必要的语言传递)。阿拉伯学者对中国的阿訇非常尊敬和热情,称之为“谢赫”(宗教的长者),他们对国外的穆斯林状况及伊斯兰教教育和发展颇有兴趣,原本可以直接沟通(专业人员谈专业一般情况下表达语会用同一语种),但此时此刻,我不免窘迫。平心而论,我们的这位阿訇对伊斯兰的理论造诣也相当深,尤其是熟背《古兰经》的章节及圣洲也如数家珍。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语言也不例外。中国穆斯林与世界穆斯林的交往也会日益频繁,相互的宗教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造就培养适应新格局并立足本国国情,发展弘扬伊斯兰教文化,首先应从我们的伊斯兰教教育阵地做起。

  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优惠政策,国内许多穆斯林地区也相继恢复了寺院教育,或成立不少的伊斯兰教学校,其职能和形式类似过去的经堂教育.许多中老军阿訇和一批年轻的教师也做了许多积极的努力和尝试,特别是西北的临夏地区,他们力求克服过去经堂教育中的弊病,如组织结构松散,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时间长,教学安排不尽严密,教材单一等。针对这一情况他们在课程上做了一定调整,并采用了国外近代伊斯兰学府的教材,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初级教材的编排也有所改进,但在抓语的规范使用及教材的印刷上有待提高。

  这里有必要强调初级阶段的阿拉伯教学,无论是来取什么形式,重要的是对音素的训练一定要严格,避免过去所遗留的弊病和不足.一旦学员接受这样的严格训练,会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教师的要求也要严格,除了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还要具备热爱本行的敬业精神。

  选择教材运好参考国外的大专院校课本,选用正规的实用的。目前国内尚未完全统一,有待编写比较理想的教材。如果教材的内容及词汇不能结合伊斯兰教教学的特点,缺乏实用性,就会事倍功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并以科学的方法用导,加强学员的读、听、说、译的技能和表达能力,避免经堂语教学中的机械古板方法,逐渐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为今后的阅读理解接受深层的专业理论打下基础,以达到学以致用。

  专业课的主要课程以《古兰经》及圣训为主,为了让学生今后更好地更深入全面地学习理解《古兰经》和圣训,将《古兰经学》和圣训学还有先知生平作为必修课很有必要。教法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理论较强,再加上各教法学家的主张不一,鉴于此,应采用简洁明了,易读易懂的教法教材,目前伊斯兰国家较为流行伊拉克著名教法家艾布·哈尼乃斐学派阿布杜勒·本·迈哈木德所著《伊赫提亚尔》。其特点大概是,除了原文以外且详尽的解释,并分门归类,由浅入深,从表入里按照宗教课次序逐一而论。文字叙述也比较清楚,是本值得推荐的教法教材。除此以外另有叙利亚伊斯兰教学者握海伯宰哈里教授所著的《伊斯兰教法及其证据》。其著作的最大特别是列出伊斯兰教四大教法家的不同主张及主要观点,并引证《古兰经》和圣训中的有关章节及圣语。简洁易懂,可做为教科参考书。

  《认立学》历来在经堂教学中被认为是高级阶段重要课.这时学员虽已具有相当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往往由于汉语水平所限,所传授的课程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加上知识面较窄,致使学到的知识不能够很好地发挥,特别有关于伊斯兰哲学方面的知识概念不够清楚。当时所采用的欧麦尔·奈戛所作的《阿戛依德·伊斯俩目》乃《认主学》的主要著作,非现代人所作,故此读本读来比较费解。

  国内近来也有不少国外伊斯兰教学者的著作.如埃及著名伊斯兰学者阿里·塔团威的《伊斯兰教概论》就是其中的一本理想的《认主学》方面的良好教材.此书最大的特点是:应用伊斯兰教的原理结合现代人的思维及理解能力举例阐述“认主独一”。最适应中国学员使用.另外有现任约旦大学教法系主任、博士苏来曼·艾什格尔所著的《阿格德纷俩黑》“信仰真主篇”该书所包括的内容从信仰原理道信仰理论,以《古兰经》及圣训为根本依据,并旁征博引各家的学说,逻辑严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受到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学者的好评,各大学教法系均采用此本。此书值得我们引进采用。

  《古兰经》原文及经注在经堂教学中同样被作为主要课程。在讲解《古兰经》原文之意时,一般多采用“按字合意”,因《古兰经》是天启的经典,非人类之语言,需要很深宗教教义知识,故大多数学者保持谨慎的态度.《古兰经》经注的教授多采用严格按经堂语的语法及词汇去解释,一般经堂教学都以《者俩来尼经注》的教材.近几年随着赴伊斯兰国家的留学生不断回归,也吸收像埃及著名学者赛义德·古图布的名著《在〈古兰经〉绿荫下》。它是作者对《古兰经》学习钻研、理解,体会实践的结晶,是对《古兰经》内蕴最深刻、最精辟的注释,值得推广。另有像艾卜夫达·伊斯马尔来的《伊本·克西尔简明经注》也备受伊斯兰世界的欢迎。前国内教授的《古兰经》经注多采用新老结合的方法,也处在一个过渡转化改进方法阶段,但有一定的偏重性,即对《古兰经》经注的字面解释较多,逐节逐章的去讲,和国外伊斯兰大学所不同的是;国外的教授方法是选用分门别类去选出《古兰经》有关联的经文和比较费解的章节,并加以解释其内涵,旨在让学员领会《古兰经》的精神所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 浅谈经堂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关系
· 面向21世纪的青州回族教育
· 回族地区面向21世纪的普通教育浅议
· 河北回族教育现状及对策
· 回族教育问题管窥
· 陕西回族教育现状与发展设想
· 建国以来回族教育研究述略
· 回民教育浅谈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