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爱国教育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展 > 人物印迹
拜谒屈子祠
2011-06-14    新华网

字体大小:

  汨罗江只是湘江水系的一支,但因接纳了屈原的悲愤,承载着《离骚》《天问》的悲悯,每一朵浪花都回荡着魂兮归来的呼唤。汨罗江便是一个文化符号,一直流向世界。

  为这个文化符号开笔的,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传说当年汉武帝巡游至汨罗江,在楚塘江畔设坛祭天,天空倏忽半明半昧,愕然间,一卷天书缓缓降落。仓促间,只好用玉笥(玉篓)接住,展开一看是屈原的《离骚》。这位纵横四海、无所畏惧的皇帝心存敬惧,下令:山名为玉笥山;山上建屈子祠,敬奉屈原。此后,香火绵延于三闾大夫行吟过的山坡上,楚湘文化的精神道场,也随江水涟漪飘荡。

  在史书冷寂的记载中,屈原的一生,浸透着忧愤。

  屈原,公元前340年生于楚国夔地(今湖北秭归)一个贵族家庭,年幼时即“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23岁入朝任左司徒之职,为楚怀王重用,“入则与王议图事,以出制度,出则接遇宾客,以应诸侯”。他主张修明法度,选贤任能,实现富国强兵。但诗人的无忌和狂放,使他的政治主张遭到一些同僚的嫉妒与谗毁,后被黜为三闾大夫,流放汉北;5年后重新应诏回朝,又被楚襄王再度流放江南。

  心怀愤懑,屈原渡长江,过洞庭,徘徊于湘水、沅水流域,生命的最后3年居住在汨罗江边的玉笥山上。长长的放逐,也是屈原追寻信仰之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处江湖之远,心依然在庙堂之高。但是,既然人亡政息或人未亡政已息,上下求索的意义何在?屈原的忧疾就变成了一部《离骚》——“离”者,“别离”“遭遇”之谓;“骚”者,“忧愁”也。司马迁深解其味:《史记》上说,天和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穷”——“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时,就有了《离骚》的呼喊。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下楚国都城郢都,屈原衰老多病的躯体再也承受不了国家沦亡的耻辱打击,他披散着长发、衣冠不整地来到了汨罗江畔,望着满天湘楚乌云,长叹一声“既莫足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怀沙沉进浩荡的千古江水。江水接纳了他六十余年的生命,却无法保全他的遗体;民众以粽子填江喂鱼给予保全,成就了五月初五端午节。

  屈原走了,玉笥山留下了。自汉武帝开场后,屈原的魂魄一直在汨罗江边徘徊。道场的建筑,也在祭奠中逐步扩大。前往屈子祠,途经名曰“玉水”的小河,河上架一石桥,桥头刻有“濯缨”二字——屈原《渔父》篇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濯缨桥”自然取意于此。过了濯缨桥,登上玉笥山,便来到屈子祠。

  飞檐翘角的招屈亭,大约是第一座纪念建筑。相传屈原殉国以后,他的弟子宋玉、景差一路寻师至此,为恩师招魂,后人感念立亭以记;独醒亭,也应是较早的建筑。传说年迈的屈原经常在亭子里和众人论国事,后人为纪念他,以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命此亭。

  在独醒亭附近的山坡上,有诸多与女媭有关的景点。女媭,屈原《离骚》中浓墨重彩的人物,其身份为何一直为后人议论。有人认为,女媭为屈原之姐,有的说她是屈原之侍妾,有的则把她当成屈原的随身秘书;而考古大家郭沫若则经过细致考证,认为女媭或可为屈原之女伴或侍女。

  屈原的魂幡飘扬到清代,与乾隆皇帝的旌旗在汨罗江边重合。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汉代的基础上再次修整,占地1500平方米,全部建筑采用飞檐翘角、九曲回廊的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屈庙也改为屈子祠,并是乾隆御笔。祠的两旁配以浮雕,左边为屈原江边行吟图,右边为屈原怀沙(石)投江图。前厅的屏风上刻有司马迁写的《史记·屈原列传》,廊柱有清末诗人李次青联:“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磅礴之势,不输后人。后厅有屈原塑像,像旁悬挂着一副对联:“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蓄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联文是郭沫若、于立群合璧——郭撰于书。

  数年前,当地政府在祠旁建起了屈原碑林,内有由回廊相勾连的八组仿古建筑,在《天问》《九章》刻痕中,屈原塑像昂然挺立于堂中。词章深处有静默的离骚阁、九章台、招魂堂等建筑,碑刻书法从甲骨文到正楷均予以罗列,有赵朴初、沈鹏、楚图南、欧阳中石等300多位当代书法名家所书《离骚》碑刻356块,与屈子祠相得益彰,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道场。

  皇帝钦此,玉笥山光大;汨罗江端午节竞渡的龙舟,沿袭成制。屈原的魂魄竞渡到现代,普度到世界。晋谒,便由敬仰演变成一种时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屈原和他的诗歌
· 《离骚》赏析
· 《离骚》后世评价
· 屈原投江
· 屈原的故事
· 屈原的简介和事迹
· 社会评价 今人评价
· 社会评价 前人评价
· 汨罗江畔屈子祠
· 党在我心中:寻访屈子祠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