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微课程”,走进“微课堂”,畅享“微服务”,融入“微文化”……近年来,广西师范学院不断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开拓了“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天地。
打开远程教学平台,点击《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网络自习,这是2016级新闻专业学生赵霞每天必做的事:“网络课程设计科学,学习时间灵活。”
这是广西师范学院思政理论课“三三制”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学生在网上进行基础理论、文献知识等学习,或观看教学视频,查阅实践教学成果,一节节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大课”变成接地气、聚人气的“微课程”。
谈及思政课改革的初心,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令辉感触颇深:“现在的学生是在网络信息包围下成长的一代,只有将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教学有机结合,体现‘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挖掘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才能发挥思政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G20杭州峰会拉开帷幕,世界期待‘中国方案’……”上课伊始,青年教师谭皓的激情演讲,把同学们带入“微课堂”的“大世界”。“研究发现,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课堂前10分钟。精彩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曾令辉说,为此,思政课研究团队开发了大学生与虚拟社会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等系列“微课堂”,实现思政课的内容创新、载体创新和方法创新。
每次登录“易班”App,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蒙丽丽都欣喜不断:“已有1000多名学生党员添加‘两学一做’易起来轻应用,900余名学生党员在线系统学习,2.6万人次参与线上答题。”
“在校大学生平均每天‘触网’超过5小时。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的舞台就在哪里。我们通过‘易班’为学生提供服务,吸引大家关注和参与,既扩大了思政教育覆盖面,又紧扣时代,与学生同频共振。”校学工部部长邓军彪说。目前,“易班”已成为学校最大的校园网络互动社区和学生党建新平台,成为思政教育的一个支点,以“微服务”撬动网络思政教育“大舞台”。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中落细落小落实?经多方探讨,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喜闻乐见的“微文化”载体进入学校党委宣传部的视线,用校园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成为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品牌。
“传说龙母有非凡的本事,能耕能织,能渔能牧,能预知风雨,能医治百病……”新媒体文创中心导师刘晓东与学生谈起龙母文化,饱含深情,滔滔不绝。受广西本土龙母传说故事的影响,刘晓东带领团队参与52集动画片《龙母巡江》的制作,深入挖掘壮族文化,被商务部列为2016年重点文化出口项目。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