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中国以“先发后审”机制促进科技论文创新
2013-10-1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吴晶)青年学者想发表论文,却苦于传统期刊数量少周期长,这是中国学术论文发表机制中一直面临的瓶颈问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建设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运营10年来,这种局面正在逐渐扭转。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11日对记者介绍说,通过在线论文发表,不仅解决了科研人员论文发表难、学术交流渠道窄的问题,也有助于保护自有知识产权、推动版权更新、促进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

  根据李志民的回顾,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时尚未建立学术评价机制,行政部门说谁研究好就把科研经费给谁;到80年代,鉴定评审会如雨后春笋,“你好我好他也好”的同行评价之风开始盛行;到了90年代,又开始比论文数量;到了2000年以后,又开始从数量转向所谓质量,开始注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引用量。然而,这样的评价导致了国家资助的科研成果,没有先在国内同行中交流,中国学者的论文资源绝大部分掌握在国外几家出版集团手上,国内的很多优秀论文首先要用英文发表,而后再由图书馆等机构花高额费用批量买回供国内学者检索阅读。

  “这不仅是对科技资源的双重浪费,也从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控。”负责“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运营工作的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万猛处长说,“中国想成为创新大国,必须拥有自己的、开放的、免费的科研论文发表及共享平台。”

  针对此,2003年开设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设置“先发表后评审”的机制,将半年甚至一年的论文发表时间缩短到7天,依托6万多名的专家资源库,由计算机随机遴选专家进行评审,再借助在线登记的32万名科技工作者,进行同行监督,肃正学术风气。

  李志民指出,通过互联网发表论文,既没有传统学术期刊的门槛,也没有通过发表论文进行职称评定的功利,大量原发的真知灼见将会不断生成,从长远看将促进我国科研水平和论文发表质量的提升。

  据悉,过去10年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每天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由最初的每月50篇扩大到目前每天50篇。

  李志民表示,今后还要根据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将陆续把全国大学学报聚集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学术平台上,目前已经为700多家学报开设了专栏,方便广大科研人员免费查阅。同时,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国学术会议在线”和“中国技术供需在线”等三项服务机制,进一步打造产学研结合链条,全方位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