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云南出土几乎完整的剑齿象骨架化石
2002-07-24 李舒

  东方网7月23日消息: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公布,一条几乎完整的早期剑齿象骨架化石在云南省宾川县出土,这是华南地区出土的最为完整的剑齿象骨架化石,十分罕见。

  据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生物研究专家吉学平介绍,这一剑齿象化石埋藏于距宾川县城约5公里的牛井镇彩凤办事处五坝田村谷堆山古河床冲积物中,距地表约4米,除少量脊椎缺失以外,头骨、下颌骨、前后肢骨都较完整,其中门齿(大象牙)长约2.4米,第三下臼齿齿脊数为7至8个,是一具特征较为原始的剑齿象化石。从磨蚀特征来推断它是一个中年个体,估计这一化石活体长约6米多。其生存年代大约距今200多万年前。在当时的热带、亚热带湿热环境下,成千上百的大象死后可能只有一头大象尸骨会变成化石,所以一具完整的剑齿象化石是相当难找的。

  化石是牛井镇骨粉厂工人在雨水冲刷出的沟道中发现的,并挖回了一部分准备做骨粉,厂长彭亚刚注意到石化程度较高,估计有研究价值。宾川县文物管理所迅速组织了为期一周的抢救性清理,挽救了这一珍贵的古生物资源。经调查,在相邻地区的江干办事处和太和乡老东山都发现有同时代的哺乳动物化石,有的还埋藏在原地,可以证明宾川地区的古生物资源较为丰富。

  剑齿象的生存年代稍早于中国北方的黄河象,生活环境温暖,一般说来,大象出没的地方很可能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这一化石的发现不仅为研究剑齿象化石的起源、演化等提供了新证据,也对寻找古人类有重要意义。

  从1000多万年前至今,象化石一直是云南各时期动物群中的优势种类,在开远、禄丰和元谋等古人类遗址都有相当数量的发现。由于象类演化迅速、分布广、特征显著,在划分地层年代方面具有标准化石的作用,古生物学家常常将它作为寻找古人类遗址的重要线索。从晚新生代象化石发现的种类和生存延续时限分析表明,云南及其邻区是世界上早期象类的起源和演化中心之一,对研究晚新生代这一地区环境气候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筹划,组织专家对这一剑齿象骨架进行修复、装架和研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