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农村远教学习点,主要功能是为农民提供培训服务。
国内68所网院里,专业做农村远程教育的院校不过寥寥三所。因为大多数网院目前都在主做学历教育,因此实地采访东北农大网院之前,记者本来是准备了解一下他们面向农村的学历教育的状况。但是采访进行下来,我们的设想整个都被推翻了。了解到远程教育在农村,广阔的天地竟在学历教育之外,确实令人惊讶。
在农村的远程教育(排除中小学远程教育),东北农大主攻的领域有四大块:一是针对普通农村最底层的实用技术培训;二是针对农垦系统的培训;三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四是著名的“村村大学生”计划。在68所网院里,面向农村已经做出如此规模的可能还没有。
本刊认为,将东北农大的业务模式作一个简要的分析,不管是对农村远程教育本身,还是对远程教育整体的发展,都极具参考价值。
“实用性”是东北农业大学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教学原则。
农民培训
从“农业110”热线,到农民视频会议系统,农民学会“点菜”了。
东北农大网络学院早期曾成立了一个农业产业研究所,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又开了一个专家在线,聘请本校退休老师和其它专家近40人,通过BBS和电话接受咨询。BBS上的咨询无非是发帖回帖;一般发帖的人以农产品经纪人、种粮大户、养殖专业户为多。
而电话咨询则由他们的系统将打来的电话录到语音系统里,专家听取并进行回复,回复语音也放在服务器的语音系统里。一段时间后咨询者在电话上按几个键,就可以把自己的回复提取出来了。网院管这个叫“农业110”,这个热线对东北农大网院其实是赔钱的。
东北农大对农村的培训就是这么开始的。东北农大网院的远程教育主要服务于省内。虽然农业产业研究所和专家在线先后都发展壮大并独立出去了,但网院从这段经验里知道了农民都想要些什么。比如他们知道了哪个地区种植比较多,培训需求偏重于种植技术;哪个地区养殖水产比较多,有着另外的需求。这为他们以后根据农民的需求有的放矢搞培训,作好了准备。
接下来,2003年开始的正儿八经的培训,就顺理成章分成了几个地区,按不同地区的需求,培训内容和侧重点都不同。这些培训同样通过设在各地的学习点进行,到目前为止他们在省内分布有10个点。2003年启动的培训工作,还以网院单向传输为主,网院负责一切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师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设计等等。一切设计好之后,由专家在主播室坐堂讲课,农民在视频会议系统的另一端听讲。这种方式很快暴露出一厢情愿的缺陷。到2004年,农民就开始自己开题目,开始向网院“点菜”了。
据东北农大网院副院长王立说,这一年农民点的部分问题,有些真把他们难住了,比如那些开来的题目中有一个大豆覆膜技术。国内现在有玉米覆膜、西瓜覆膜,这些都不新鲜,可大豆覆膜在中国还没开展。采访中记者得知,这些农民自己也按玉米覆膜西瓜覆膜的方法试验过,本来覆膜是为保墒,一般来说可以使苗发得更壮,可覆膜的大豆还没出苗就都焦死了。网院找遍了农大,所有的专家都蒙了,没人会做这个!
没办法,只好继续向外打听,后来终于从省农垦总局找到一位老先生,搞大豆覆膜技术多年,把他请来讲,还录了资料。经老先生指点,那些农民才知道:必须在豆苗发芽长到离膜还有两三分高的时候,在豆苗上方的膜上开个孔,否则还没出土的豆苗就都给烤焦了。而具体什么时候开这个孔、开多大,这之间把握的分寸,老先生都给讲得清清楚楚,在各地反响都非常好。
黑龙江地多,又肥沃,在这种环境下农民种地历来都是粗放型的,种子一撒,农药就按老一套施,到收割时一古脑收回来就完了,没有充分发挥地力。实际他们对科学种地的知识有着非常迫切的内在需求。也许有的人暂时没表现出来,甚至一开始跟他讲这类知识他还相当冷漠。但是他们一旦看到科学种地带来的好处,就如饥似渴了。王立说,现在农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尤其是那些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很多人自己就有实验基地,讲的内容层次低一点他们还不爱听。
王立说,这些主要旨在为农民提供培训服务的点,特别受当地政府的欢迎,因为能给当地带来实际效益。比如有的地方农民问学习点:我们的蒜头就是长不大,有什么办法?学习点反映到网院来,网院就找专家告诉他们:等大蒜长到一定高度,把蒜苗卷扎起来,蒜头就长大了。农民回去把几棵蒜苗捆在一起,一块田捆成一茬一茬的,果然蒜头就往横里长了,最后果然“多收了三五斗”。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基层党员干部培训
乡镇干部“点题”:“入世”之后怎么加强农村工作?
黑龙江地多,但农村劳动力总体上还是剩余,还是需要培训。东北农大针对南方需要量比较大的草坪工、园艺工、花卉工,以及适合一些乳品企业的乳品预处理工、适合养殖企业的疾病防治技术等等,展开培训。这类培训提供证书,相当于劳动职业鉴定。农大向农民提供的这些证书培训都很便宜,每张证一百来元,基本相当于成本费。据王立介绍,网院现在一年能培训一万多人,主要利用冬天农闲的时间;这些培训同样通过分布在各地的那10个学习点进行。
对农民培训,现在东北农大的情况是,省农委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专项款一千多万,东北农大网院承担培训任务,这一千多万就给网院了。王立说,现在国家每年在这一块给的钱不少,网院每年从这一项上也有一部分收入。
配合农村的党员干部素质升级,也是网院培训的重要内容。这个层次的培训,乡镇一级的干部非常多,其中不少都是大学毕业生,这样网院就得提供更高层次的内容,而且因为有了地方“点题”,很多点出来的题目都很难讲。去年网院在五大连池做培训,当地开出一个题目,要求网院就“入世”之后农村干部如何加强工作开一讲。王立介绍,这个题目其实非常难讲,因为按理来说“入世”之后就应该弱化行政职能,哪里还需要讲这些干部怎么去加强工作?但又不能直接对这些行政干部这么说,他们只好把题目的重心转移一下,改成讲“入世”之后农村干部的对策是什么,强调对农民的服务。结果这期讲座在当地大受欢迎。
王立说,国家的党员培训是通过组织部门,东北农大的党员干部培训也是通过地方组织部门贯彻下去的。但是网院做的农村党员培训与国家的没有重合,完全是凭自己的理解,想做这样一件事情。网院培训的农村党员干部都是乡镇一级以下的;对这些党员干部,时事政策的培训比较多,而对科学种田的培训比较少,重在使他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
“村村大学生”计划
东北农业大学网院副院长王立认为,中国未来最大的教育培训市场在农村。
经过2至3年学习,为一村至少培养一个“出得来,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村村大学生计划”最早是由东北农业大学校长李庆章教授2001年9月提出的。李庆章在给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一份报告中提出: 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是制约本省经济发展的根本障碍,一方面人才资源严重匮乏,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智力回流障碍。据调查,黑龙江省9517个行政村中,受过相当于高等教育的技术人员基本为零。这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障碍。
根据农村大学生“出不来,回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实际情况,李庆章建议在本省农村有计划地从回村高中生中选拔一批人才,进农大学习2至3年,为一村至少培养一个“出得来,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此设想同时上交教育部,直接启发了教育部此后启动的以中央电大为主要实施单位的“一村一个大学生”计划。这两个计划目前都正沿着各自的轨迹进行着。在黑龙江,实际情况是以“村村大学生”计划为主。
该计划在黑龙江从2004年开始实施,也是该省以及东北农大自身农村远程教育的重头戏之一。记者了解到,2004年东北农业大学针对“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设置农村发展与管理、农学(种子)、畜禽饲养与疾病防治、设施园艺(温室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管理等五个专业,共招收学生356人。其中农村发展与管理是网络教学。
对“村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在东北农大的教学计划里,明确写着:“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的学生,将是我省农村的“致富带头人”和后备管理干部。因此,对他们的培养不应仅限于某一专业领域及专业技术,应培养他们具备较全面的能力和素质;在精于某一专业技术的同时,对农村急需的其他专业技术也应有所了解。在这个教学计划里,把外语水平的要求放得比较低,这也算是对当前大学校内外语教学严重挤占专业教学时间的一次实事求是的“反叛”。
记者在五大连池市见到了当地几名“农村发展与管理(网络)”专业学员,绝大多数是以前的高中毕业生,也有个别是当年的高中毕业生。这些学员都是自己报名考试上来,集中在该市职教中心学习。五大连池这个点是该省唯一一个八校合体,师资力量雄厚。其他9个点都是专职的农业中专。在采访该点一位农业技术教师时记者得知,这名教师实际是职教中心的老校长,退休后又重新被邀请出来为这些学员上课。同时还有当地一位“省宝”级农业专家: 姚卫华,正教授级人物,也被安排来给这些学生上农业技术课;学员接受东北农大的远程教学之后,他再将这些内容作进一步讲解。姚卫华同时也配合东北农大对本地农民进行远程培训。
据这两位老教师介绍,这些非农业专业的高中毕业生,农业技术的底子毕竟不如专业学生,因此给他们讲课时也不把他们当未来的技术人员来教,不会讲得特别深入,让他们能够大致理解就够了。给他们的教材都是农大自己重新编写的。如关于农药,一般只讲怎么辨别、怎么拌和怎么施用,至于其它更深的原理则不多讲,最大程度地突出实用性。
对这些学员有很多优惠措施。比如学杂费全免;在下面教学点上课的学员,农大每月只象征性地收他们30块钱住宿费,其它的由学校和当地政府及省政府补助。学的是“用得上”的知识,而“留得住”政策的实现途径,就是通过合同的方式约定,学生两年学习毕业后暂时不给注册,而必须在本省农村服务5年之后才可。这些学生在这5年之内也就不能考公务员、晋升职称等等。违约者必须返还2年内所有的学杂费。
这些学员的学习目的性非常强,就是想着学完回去能干点事。据反映,这些学员一到学技术的时候就高兴,因为教的东西能够直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而他们自身也就非常刻苦。不过很多人终究中学毕业已经多年,基础很差,因此在讲实用技术的同时,一般还得同时给他们补补专业课。比如英语课,虽然教学大纲里对他们要求不高,只要他们能查查字典什么的就行了,但很多人其实对英语已经忘得差不多只剩下字母,因此还是得从头开始补。
至于农村远程学历教育,王立自己觉得网院还没有做出太多特色,因为网院绝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培训上了。如果一定要谈他们的特色,最大特色有二: 之一,他们在这一块只有一个“农村管理与发展”专业,大专学历,更多面向基层党员干部。这是一个特色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农村基本知识应用,如土地问题、村级财务、农村公共卫生、维权知识等;此外就是一些专业技术课程,如种植养殖技术等。学员反映非常实用。王立也说,这个专业别人学过去没用,也就是农村人学了能派上大用处。之二,是学费便宜。这个专业每年学费只收1200元,也就等于只收个成本费。
从普通农民的技术培训开始,农大网院现在做的事很多都是赔钱买卖,至少是不赚钱。但王立其实是有着抢先占领市场的考虑的。他透露的想法是:这个广阔的市场还没有被正式开发,现在赔一点,抢先进来站住脚,以后再做就占尽先机。如果现在斤斤计较,一点赔本买卖不愿意做,等别人进来以后再去竞争,付出会更多。
在农村的远程教育中,东北农大主攻四大领域
◎ 针对普通农村最底层的实用技术培训
◎ 针对农垦系统的培训
◎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
◎ “村村大学生”计划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