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办的2006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今天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为政府主管部门、学术研究部门、企业、媒体和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工作者共同交流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探讨信息化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研究推进信息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对促进信息化建设将会产生积极影响。借此机会我就社区信息化建设谈几点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民政部副部长 姜力
一、社区信息化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各种社会组织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也日益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落脚点和支撑点。人民群众许多就业、生活、健身、文化、娱乐、休闲和人际交流的需求,需要在社区得到满足。政府很多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如社会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等都需要在社区得到落实。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和谐社区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社区信息化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许多信息来源、工作基础都在社区。推进社区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社区范围内为各级政府基层群众、居民、企业以及各种社区组织搭建网络平台,建立沟通服务渠道,从而使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区服务更加优良,社区居民更加满意,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社区信息化是和谐社区建设重要内容,它可以有利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这是一项惠及全民的系统工程。
二、社区信息化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和资源共享的原则,社区信息化建设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引导、社区自治,社会参与的方针,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规划标准为导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资源,逐步建成集社区管理、服务和居民自治为一体的社区共享平台,实现社区事务管理信息化、社区服务信息化,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推进社区信息化应当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社区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坚持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执政为民、服务于民。
二要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应统一规划、统一领导,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统一标准下多方协作,努力实现各类社区信息化成果和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三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政府引导的作用。以社区为基础,组织、培训、鼓励、扶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这项事业。
四要坚持注重实效,因地制宜。社区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应用。要保证社区信息化平台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