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济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农村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先导和推动作用。河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省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尤其是农村信息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服务农村,用快捷的信息服务统领,以农村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根据这一工作思路,近年来我们立足省情,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始终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开创了全省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良好局面。借此机会,我把河南农村信息化工作情况向同志们做一下介绍。
河南省副省长 史济春
一、充分发挥农村信息化的先导和引领作用,以农村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带动力量,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农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改善农业经营模式,培育现代农民的新途径、新动力。近年来,我省在信息化推进中,突出抓了农村信息化,在惠农、助农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信息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机制。
一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网络体系和工作体系。全省基本建成从省到市、县、乡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所有18个省辖市和128个县级部门建成农业信息网,已经建成农业信息网站达到162个,2910个农业村实现计算机上网。此外,全省各省辖市、县成立农业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从省到乡的四级农业工作体系,建成从上到下的农业信息化队伍,可以直接向农民提供传递信息的农村信息员发展到7000多个,有效突破了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了信息进村入户。
二通过对涉农资源的整合,开发强化了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先后建立了10个农业数据库,9个专业网站,18个涉农网站,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有效发展。三门峡市设立了10个数据库,149个栏目,与国内160多个农业网站连接,每年发布信息3万余条,网上销售农产品6000万斤。洛河市开展了智能化信息系统,实现网上预警,当地农民群众亲切称为农技110。
三通过开展惠农支农服务,创新了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近年来全省各级信息产业部门,通过运营企业和农业部门积极开展惠农支农服务,探索各种新型服务模式。如面对全省畜牧业提供文字、语言、视频信息服务,深受畜牧业养殖户欢迎。移动公司搭建了高效农业信息网,实时发布各种农业信息。联通公司建立了中原农业信息网,搭建起政府、协会、企业、农民沟通的桥梁。
四通过政府引导,有效实施了村村通电话工程。河南省1998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村村通电话,目前全省行政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100%,小灵通已经深入50%以上乡镇所在地,农村网络覆盖率达到99%。宽带业务覆盖90%以上乡镇所在地和部分行政村。
五通过开展邮政服务“三农”工作。我省基本建立起覆盖全省联销配送网络,在1879个农村邮政网点的基础上,又采用直营、加盟等方式建立了村级邮政服务三农代办点1.5万个。截至2005年,全省邮政部门为农民配送化肥150万吨,邮政储蓄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